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重忆往昔,薪火相传——山东省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专题访谈离休干部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27 17:04:56

近日,省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对两名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开展专题访谈,引导中心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传递老一辈交通人丰富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青年干部带来一堂鲜活的党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塑脚踏实地、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脚步下的光辉岁月——访离休干部杜继武同志

阳光穿过老式木格窗户,在泛黄的照片上投下斑驳光影。96岁高龄的杜继武老人回忆着1948年的4月,似乎还能看见胶东平原的硝烟与沂蒙山道的晨露。

图 1 离休干部杜继武同志

1938年冬,杜继武家所在的村已成立党支部,少年时期的他加入了儿童团,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主要是站岗放哨,查路条、送鸡毛信。潍县战役和济南战役期间,彼时19岁的杜继武担任地方运粮站押运员,执行支前押运任务。这支由人力小推车、马车、骡车等180余辆粮车组成的押运队伍纵长约两华里,押运员头上插着杂草进行伪装,时刻提防着可能出现的敌机。在艰难险阻与生死考验中,杜继武和押运队伍凭借着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先后6次将物资成功运送到战场前线。这一趟趟征程,为在一线出生入死的战士送去的是充足的粮食补给,更是后方民众对胜利的热切盼望。

一年后的建国前夕,部分地区已实行公粮票制度,杜继武作为已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受领了粮票制度改革任务,需从博山出发,步行前往临沂接受任务指令。清晨,他的鞋底与崎岖山路不断摩擦,每一步都扬起细微尘土,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时而隐没在茂密草丛,时而又被昨夜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中午烈日高悬时分,杜继武躲在树荫下用面饼充饥,夜间疲惫不堪时也舍不得住旅馆,在群众家以门板为床借宿一宿,来回900余里的路,徒步走了8天。每想到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想到粮票制度改革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意义,疲惫与艰辛便瞬间消散,化作前行的强大动力,支撑着他一步一步前进。

车辙深处见青山——访离休干部于道明同志

打开黯黑色的旧皮箱,映入眼帘的是汽车维修工具和记事本。93岁离休干部于道明坐在木椅上,摊开一本本笔记和荣誉证书,老人用放大镜对准午日的光束,笔记里霎时折射出七十多年前潍县上空的漫天飞雪。

图 2 离休干部于道明同志

1949年冬,17岁的于道明已在华东汽车装配厂从事了1年警卫员工作,伴随着大量从战场缴获的车辆进入维修期,修理工越发紧缺。于道明年龄虽小,但明白每修复一辆车,就意味着能为祖国建设能多运送一辆车的物资,于是他毅然决定跟随老师傅学习修车。

当时条件极端艰苦,所有维修均为露天作业,在漫天大雪的日子,他铺开席子钻进车底,顶着严寒修理车辆。车上的螺丝因寒冷和生锈变得异常顽固,每拧动一下都需要使出全身力气,他浑身油渍尘土,胳膊渐渐酸麻,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在冰冷的空气中瞬间凝成薄霜。那个年代的老师傅们大多没上过学,修理工作纯凭经验传授,为了从根本上掌握维修技术,于道明利用休息时间前往新华书店看书钻研,自学汽车构造和维修方法。凭借着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儿,逐渐掌握了不少车辆维修的窍门,久而久之,于道明从当年那个青涩的警卫员,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和中流砥柱。

1953年,于道明凭借政治可靠、懂技术、有能力的特点被选为驻沪办事处采购员,负责前往上海采购运输物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法分子为了能够拿到订单,会想尽各种办法贿赂采购员,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意志信念稍不坚定,随时就可能被糖衣大炮击倒。于道明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

薪火永相传:致青年干部的十二字箴言

以“忠”铸魂,做赤诚报国的擎旗手。杜继武在支前路上中守护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共产党人“把一切献给党”的庄严承诺。青年干部当时刻校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坐标,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以“创”破局,做敢为人先的开拓者。于道明用勤奋学习练就技术本领启示我们:创新不在条件优劣,而在志气高低。面对科技革命浪潮,青年干部既要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更要锤炼“于无路处蹚新路”的胆识。

以“俭”修身,做永葆本色的传承人。两位老人至今保持吃穿有度、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家中的布置简单至极。这种“物旧情长”的朴素哲学,恰是破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最佳良方。青年干部当以清正廉洁为帆,以艰苦奋斗为桨,在新时代征程中行稳致远。

本次访谈,两位前辈以平实的语言为我们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谱写出一曲穿越时空的精神交响。二老将“坚守初心、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作为处世准则,这份珍贵的品质,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落地生根的鲜活范本。

最后在谈起送给事业中心青年干部的寄语时,他们写道:顺境中淡泊名利,逆境中平和坦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图 3 杜继武同志2025年4月11日手稿

图 4 于道明同志2025年4月17日手稿

(大众新闻记者 范薇 通讯员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