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小婷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5年3月号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留言区逐渐成为用户表达观点、参与互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党媒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留言区的用户行为不仅影响新闻内容的传播广度与深度,还为党媒提供了新闻策划和内容优化的灵感。
然而,一些党媒在留言区运营中存在重传播轻反馈、互动方式单一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留言区的舆论引导作用。
本文从留言区的价值出发,分析党媒在留言区运营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帮助党媒更高效地引导舆论、传播党的声音。
用户留言的重要价值
有网友调侃:“评论区里出人才,句句胜过李太白。”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出留言区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在浅阅读、碎片化传播的时代,用户无暇进行深度思考,极易受到已有留言的左右,留言区的作用愈加突出。
党媒通过有效引导留言区舆论,不仅能提升网络舆论场的生态质量,还能增强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
1.留言质量衡量党媒影响力
阅读、点赞、留言、转发等用户行为是衡量新闻价值及党媒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媒把握用户观点和意向的主要依据。影响力大的党媒往往能吸引更多留言,且留言质量更高。
以“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为例,其推文点击量长期稳定在10万+,热度经久不衰,这离不开运营者对用户留言的持续关注与管理。该微信公众号不仅以实用内容和创新封面吸引用户,更通过精选留言、推动用户之间互动,成功建立了良性循环,增加了用户黏性与忠诚度。
2.用户留言再造新闻内容
新媒体平台上的留言区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延伸,与新闻内容处于同一页面,享有同等曝光度,处于平等的传播地位。用户通过留言从受众角度提出问题,倒逼媒体补充细节、完善报道,从而增加新闻看点,满足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在视频网站,弹幕与内容“合而为一”,用户观看视频的同时通过弹幕进行互动,形成内容传播的独特风景。
留言区的互动有时甚至超越新闻内容本身成为网络焦点。例如,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全文只有一句话,却凭借留言区实现了现象级传播,为“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增加了50多万粉丝。一条调侃“就这九个字还用了三个编辑”的用户留言获10.5万点赞,而小编幽默“怼人式”的回复“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被废,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意见???”更是收获12.9万点赞。编辑与读者间轻松幽默的互动不仅提升了传播效果,还让留言区成为吸引流量的新阵地,很多用户直言“是来看留言的”。此案例充分展示了留言区互动在新闻传播中的巨大潜力。
3.留言中隐藏着新闻线索
留言区也成为党媒挖掘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尤其在涉及国家政策和民生热点的新闻中,用户留言往往包含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并促进社会治理的优化。例如,2017年4月上线的武汉城市留言板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运营,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收到230万条留言,其中222万余条得到办理单位积极回应。此模式创新了城市治理方式,同时有效推进了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留言中的重要信息还能转化为新闻报道。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刊实践杂志社因资源有限,无法进行大范围线下采访,便通过分析各主要媒体的用户留言,精准掌握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开展采访。这些线索衍生出的新闻评论、“二创”内容及精编报道,既丰富了新闻内容,也更贴近受众需求,提升了党媒的传播力和公信力。
4.运营者“听劝”提升平台互动力
作为“把关人”,运营者通过吸收、消化用户留言,不仅能发现平台运营中的不足,还能优化新闻质量与表现形式,实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在这一方面,党媒平台需要向各地文旅部门学习“听劝”。
近年来,各地文旅官方账号因密切关注用户留言、推出符合受众期待的内容而广受欢迎。例如,淄博以贴心服务让游客感受到细致温暖,哈尔滨积极采纳建议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天水“麻辣烫专线”更成为城市营销的经典案例……这表明,运营者顺应用户需求、用心回应用户期待,既能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又能提升传播效果,助力平台“破圈”。党媒应以此为鉴,深化留言区互动,为舆论引导注入更多温度与力量。
党媒留言区运营问题剖析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的新媒体账号注重互动时效性和有效性。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4年10月31日发布稿件《“硬核国货”上新了!网友:这是我能买的吗?》,提取用户有趣有料的留言作为标题;“新华社”视频号经常将用户留言作为视频主题;“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经常直接将用户留言截图呈现为新闻内容。这种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方式提升了传播效果和内容影响力。
与之相比,部分省市级党媒新媒体账号活跃度较高,但用户互动较少。例如,内蒙古日报、实践杂志社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日均发稿均在10篇左右,但点击量均不足1000,用户留言寥寥,编辑反馈也少。这反映出党媒留言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层面:重传播、轻反馈
部分党媒长期忽略用户留言管理,未能顺应形势及时调整岗位职能,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反映了他们缺乏跳出舒适圈、“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魄力。相比之下,有些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更加重视与用户的互动,值得党媒学习。
2.思想层面:思维方式滞后
一是缺乏用户思维。传统的“用户是接受者”的思维已不合时宜,党媒的专业优势正在被全媒体传播方式逐渐稀释。每个用户都拥有表达自我及支持不同观点的权利。党媒唯有尊重用户,才能增强互动、提升传播力,更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二是缺乏流量思维。流量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党媒每一次“出圈”都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会引来网友调侃“00后小编上岗了”。其实,能否吸引流量并非取决于运营者的年龄,而在于运营方式能否打破刻板印象,赢得用户关注。
三是缺乏平台思维。部分党媒没能充分掌握平台运营的规则,内容分发缺乏垂直深度,没有打造出深入人心的“人设”。
留言区舆论引导优化策略
党媒运营者在管理留言区时,通过科学合理的互动策略,既能认同正确观点、纠偏问题观点,又能引导用户正确辨别信息、理性看待问题,从而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选择性回复
对于重大主题新闻,新媒体平台推送后,运营者应提早介入,优先回复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评论,不仅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同时还要确定观点、态度、立场,主动引导舆论走向。
2.控制回复条数和字数
对于一般性留言不必一一回复,否则会挤压有效信息,拉长阅读屏幕长度,带来低效的阅读体验;回复字数要适宜,太长不易于用户阅读和理解,太短则易使观点阐述不清。
3.把握互动时机
新闻发布后一至两小时内进行回复效果最佳。能有效“提醒”用户关注和分享新闻,增强互动黏性。如果回复滞后,用户可能已转移注意力,导致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4.巧用表情包
适当使用表情包展示党媒接地气的一面,可以突破刻板印象,同时作为语言的补充和替代,化解难以言表的情境,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5.建立回复模板
对用户评论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评论形成特定的回复逻辑,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对事实性疑问简明回应;对细节性问题轻松幽默地解答;对建议和情感抒发类评论可以点赞或用表情包互动……总之,要打造与自身定位相符的“人设”,与用户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潜移默化地引导舆论。
6.构建共通意义背景
通过用户留言风格判断其年龄、性别、爱好等人物画像,选择适宜的语言和互动风格,提升沟通效率和亲和力,形成情感连接与舆论共识。
7.增设反馈机制
定期汇总用户留言并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制作表格反馈至供稿记者、编辑,以帮助提升内容采编质量,进而优化党媒整体运营效果。
(作者为实践杂志社编辑)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3月号,原标题为《党媒如何进行留言区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