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25日在宪报刊登《2025年控烟法例(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实施新一阶段控烟措施。《条例草案》将于30日提交立法会进行首读及二读。
据大公文汇网报道,《条例草案》提出多项控烟措施,自明年1月起,禁止在轮候公共交通工具的划定范围,轮候进入电影院、医院、公众游乐场地、体育场等地方吸烟。“轮候”代表两人或以上排队等候的情况。违者罚款由1500港元倍增至3000港元。明年4月30日起,禁止于公众场所管有另类吸烟产品,即电子烟等。
大公网报道称,香港特区政府强调会优先加强打击私烟。贩售售价低于烟税的香烟而无法提供证明,即属违法。涉及贩售未完税香烟等相关罪行,罚则将提升至与私烟罪行“看齐”,即最高罚200万港元及监禁7年。若任何人携带多于19支免税烟入境,定额罚款由2000港元增至5000港元。
大公文汇网报道称,此次控烟草案的制定,旨在进一步减少烟草使用、降低二手烟危害,并保障公众健康。政策制定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充分吸纳了公众咨询结果,超过90%的市民支持进一步降低吸烟率。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潜在元凶。2022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2021年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烟草流行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有16.7%的青少年尝试过吸卷烟,超过半数的孩子尝试吸烟行为发生在13岁之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我国青少年吸烟问题不容忽视。
吸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吸烟不仅会对肺部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还会引起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增生,吸烟初期小气道会出现炎性反应, 经常吸烟的人常会咳嗽并有多痰的现象。
英国医学杂志在1998年曾登载了中国刘伯奇等的研究, 他们对100万死亡人群的死亡率统计发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结核与吸烟有明显关系。同时,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吸烟与肺癌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随着每日吸烟量及吸烟年限的增加, 肺癌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大大增加。
吸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容易造成血管阻塞, 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香烟燃烧后会产生一氧化碳, 使人体吸入约400 PPM的一氧化碳, 便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吸烟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总量与游离脂肪酸均增加, 可引发血管粥样硬化, 从而使人罹患心脏病的机率加倍。
吸烟者脑梗塞及脑出血的风险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吸烟是中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西方国家的研究强调, 吸烟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吸烟与动脉硬化有明显的联系, 主要是主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还有研究说明,尽管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吸烟习惯有差异, 但烟草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有关。
吸烟导致糖尿病
研究证明,吸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糖尿病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目前来自中国最大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相关报道指出,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与吸烟量和开始吸烟年龄呈剂量-反应关系。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表明,吸烟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首席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李光伟教授表示:“糖尿病极大地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寿命。糖尿病人群面临着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增加的双重风险。主动和被动吸烟都显著增加了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双重风险因为吸烟而加剧。戒烟不仅会减低发生糖尿病风险,而且有益于减少糖尿病人群心血管并发症和癌症的发生。”
资料来源:环球网、新华社、新闻晨报、周至法院、光明网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