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桃”出新路子,山沟里过起甜日子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26 09:34:09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两个大棚能收获3万斤油桃。”大棚里,桃农崔永进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边笑着说,语气里藏不住满满地喜悦。阳光洒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香味,桃农们正细致地梳理着每棵树,自信地迎接一个更加丰盈的收获季。

大棚内场景。

走进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崔梁坡农业生态产业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这个占地350亩的园区,是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莱芜区“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代表。近年来,崔梁坡村充分利用紧靠高铁站和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瞄准油桃、草莓等特色果品进行规模化种植。如今园区四季果香不断,游客络绎不绝,“崔梁坡油桃”等区域品牌逐渐打响,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果园”。

崔梁坡村曾是典型的“靠山吃不饱”的山沟沟,土壤瘠薄、产业单一。“以前种啥都收成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永亭回忆。2013年,村两委通过考察调研,决定发展油桃产业。村集体流转土地120余亩,建设大棚40余座。2018年,新一届村支部进一步扩大规模,又新建大棚20余座,成立济南市旺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服务,年底按交易量分红,实现集体与农户利益共享。 2024年,村集体收入近40万元,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如今,村里已有60余座油桃大棚,每年产果数千吨。“得益于沙土地、有机肥和山泉水的天然优势,咱这油桃大、脆、甜,关键是绿色无公害,好吃还放心。”桃农崔孝臣。

从“看天吃饭”到“精准管控”,科技成为支撑崔梁坡油桃跃升的“加速器”。张家洼街道积极引入高校资源,与山东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合作,聘请专家为种植户提供从品种改良到生态种植管理的科学指导。“我们对桃树进行品种优化,引入高光效、抗病强的新品种,还普及了绿色防控技术。”山农大专家郜怀峰博士说,村民们也逐渐由“土专家”变成“半个技术员”。

“欢迎来咱村吃油桃、拍美照。”在崔梁坡采摘园门口,“油桃娃娃”人偶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每年村里都举办油桃采摘文化旅游节,推出网红打卡地、亲子采摘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街道还发布《旅游线路图》,整合崔梁坡油桃、李梁坡阳光玫瑰葡萄、王梁坡皇尊蜜梨等40余种特色农产品,形成“四季有果、全域可游”的农旅融合格局。

除油桃外,张家洼街道还实施“一村一业”战略,因地制宜发展迷你西瓜、西红柿、圣女果等特色种植。西部片区依托工业基础发展深加工产业,东部片区主攻生态农业,形成“东西双翼齐飞”的发展新局面。公益事业也在产业富民中悄然生长。崔梁坡村联合桃农发起“爱心果树”公益行动,将首批认证的10棵果树果实,捐赠给福利院、敬老院和学校,桃虽小,但心意大。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油桃种植面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继续推进品牌塑造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张家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新玉表示,“目前,街道共种植40余种果蔬。下一步张家洼街道将继续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张家洼街道特色农业品牌。”

(大众新闻· 农村大众记者 周丹阳 通讯员 徐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