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儿童医院 > 文章详情

全球首例|“中国制造”助力儿外微创再突破,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机器人儿童Ladd手术

转自:上海市儿童医院 2025-04-25 20:49:53

2025年4月16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应用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系统进行的儿童Ladd手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矫治术)。这一里程碑式手术,不仅标志着利用国产智能手术系统在儿童高难度微创领域的重要突破,也为儿外科高难度术式的微创化探索开辟了全新路径。

临床技术升级|蛇形臂手术机器人助力儿外“高阶术式”

患者为一名5岁儿童,因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行Ladd手术进行索带松解、全径小肠复位、全肠道重排与阑尾切除等序列手术步骤。

Ladd手术是儿外科腹部手术中操作范围大、精度要求高的术式之一,需从十二指肠至回盲部完成肠管解旋与复位,同时调整肠道排列,将小肠置于右侧腹腔、结肠移至左侧。手术中需避免重要血管,保证肠管血运,技术难度较高。

在术锐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普外科朱海涛主任医师团队通过仅2.5厘米的脐部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出血仅2毫升,达到预期手术目的。

人机合一|复杂操作一人完成,国产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展现硬核实力

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配备四支灵活的蛇形机械臂,具备360°多维度操作能力,可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稳定、精细的组织分离与缝合。

术中,朱海涛主任凭借对三支机械臂的娴熟灵活切换应用,全程独立完成全部操作,无需助手协同,同时展现出国产SP手术系统优越的人机适配性与操作流畅度。

过去,儿童复杂消化道畸形手术术式多为传统开放式或多孔腹腔镜术式,手术操作空间性、精确性与微创性往往无法同时满足。而随着国产机器人逐步进入儿童微创领域,尤其在Ladd术这种兼具“视野挑战”与“操作跨度”的术式中成功实践,预示着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具备推动“儿外复杂术式常规微创化”的临床基础。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组织脏器更具脆弱,管腔狭小,血管纤细等特性,手术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小儿外科手术的精准性要求更高,以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当前,主流的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需要在患儿腹壁上建立3~5个操作孔进行手术,对儿童患者来说创伤并未减少。此外,多孔腔镜机器人的皮肤切口间需要5-8cm的间距,这容易对患儿皮肤造成牵拉。而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为儿外科微创手术带来了新的选择,术锐机器人独有的蛇形手术臂展开所形成的手术操作三角可实现任意方向灵活弯转,能在腹腔内完成各种复杂精准操作。

朱海涛主任表示:“这次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增强了我们对国产单孔机器人系统的信心,也为未来将更多复杂儿外手术纳入微创方案提供了实践路径。我们希望通过更多临床探索,推动中国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儿科领域实现从‘可用’到‘优选’的跨越。”

技术跃迁|“中国智造”迈向儿童精准微创治疗前沿

术锐机器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平台,其突破性的单孔蛇形臂结构与灵活度、精准度并重的操作系统,正在逐步实现“高难度微创手术国产替代”的临床落地。尤其在儿童这类对术中创伤控制、术后恢复要求极高的群体中,国产机器人的不断验证与成熟,意味着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病种中实现普及应用。

随着中国制造不断崛起,小儿外科微创手术也正迎来新的时代拐点。

医企融合|“产学研一体化”提速国产儿童智能手术器械临床转化应用

上海市儿童医院作为中国成立最早、上海市业务量位居前列的儿童专科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一直致力于儿童健康与疾病预防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实践。医院为充分发挥儿科优势资源,促进高质量、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产出,围绕“精准诊断”、“基因治疗”、“健康管理”、“数字诊疗”、“器械研发”等领域,主动寻求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本次单孔手术机器人手术应用得益于医院“单孔手术机器人国际创新示范中心”医企合作平台的支撑。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平台与上海市儿童医院Pierro小儿外科疾病转化研究中国实验室,由上海市儿童医院与术锐(上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中心瞄准智能微创外科领域前沿,开展智能外科器械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共同推动小儿外科微创外科领域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技术及先进器械的原创性研发、临床转化与应用示范。

作为国内小儿外科微创手术技术高地之一,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此次全球首例单孔机器人辅助儿童Ladd手术中再度实现技术引领,不仅体现出医院在高难度微创领域的技术沉淀与临床转化能力,也为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儿科复杂专科手术中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

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是由我国著名小儿外科创始人马安权教授于1954年创立、国内最早建立的小儿外科专业。经过70载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新生儿、肝胆、肛肠、肿瘤、微创等各亚专业齐全、在国内有很高学术影响力的学科。目前普外科拥有床位72张,年门急诊量约50000余人次,年手术量约4000余人次;现有医生23名,专职科研人员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高级职称12名;博士14名,硕士9名,人才梯队完整。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胃镜辅助下梨状窝瘘切除以及改良Soave术治疗肛门直肠血管畸形;新生儿NEC总体生存率已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在国内最早建立了小儿微创外科中心,通过微创手术如胸腔镜、3D腹腔镜、“双镜联合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治疗食道闭锁、胆道闭锁、食道裂孔疝、膈疝;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成熟开展肝肿瘤、肾肿瘤、后腹膜肿瘤、卵巢肿瘤及脾切除与脾部分切除等高难度微创手术;并广泛成熟开展ERCP等内镜手术。采用MDT诊疗模式并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疗法治疗儿童各类实体肿瘤10余年,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及综合治疗,儿童实体恶性肿瘤如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生殖系统肿瘤、甲状腺肿瘤及其他复杂进展期实体恶性肿瘤的5年存活率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合作开展小儿肝脏移植手术,手术量居全国前列。

在不断推进临床工作高水平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基础科研建设,已获国家及省市课题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 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及专家共识10余部,发明专利5项。

专家介绍

朱海涛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普外科副主任、科教部主任兼科研部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Clincial Fellow。

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胸外微创学组第二届全国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外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太平洋小儿外科医师协会(PAPS),欧洲小儿外科协会(EUPSA)及国际小儿内镜外科协会(IPEG)会员。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 Editorial Consultant。

专业擅长:机器人辅助智能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囊肿,巨结肠,卵巢肿物等儿童常见消化道及妇科疾病;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治疗肠闭锁,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先天性膈疝/膈膨升,腹腔囊肿,肠重复畸形,食道闭锁,食道裂孔疝等消化道复杂结构畸形;及梨状窝瘘、高胰岛素血症,脾功能亢进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直肠肛门畸形,胆道闭锁,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大便失禁,食管闭锁,脐膨出、腹裂及短肠综合征MDT管理与综合治疗;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产前咨询;儿童普外科及新生儿外科相关国际医疗服务。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 泸定路特需门诊

周二下午 泸定路高级专家门诊

周三下午 泸定路专科专家门诊 肠梗阻与肠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