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发布,提出传承保护好沪派江南文化和特色村落风貌。
新元村
枫泾镇西北端的新元村,东倚松江、北邻青浦、西望浙江,依托“脚踏两省跨三县”的独特区位,坐拥“泾河低地”独特风貌,以水为笔,书写着繁华都市的一方水乡静谧。
水围村落的千年印记
新元村在近代上海城市的高速发展中,保持着传统圩田聚落的空间格局,犹如世外桃源。
村内范塘江如碧带蜿蜒,70米宽的河道串联起5个自然村落,田、水、宅交织成“棋盘圩田”的古老肌理,凝聚着江南先民驯服低洼地的智慧结晶。
上世纪60年代前,村民出行靠船,家家泊舟、人人擅楫,最生动的历史刻在村民
的肌肉记忆里——70岁的老船工仍能驾一叶扁舟穿梭水巷,十二尺渔网兜住千年渔猎文明的余韵。
150年历史的“落戗屋”黑瓦飞檐,六只戗肩刺破岁月,坐北朝南、东面临水的格局,恰似一本打开的典籍,记载着先民“临水环居”的生存智慧。
生态与传统共生共荣
新元村以“水”为媒,将自然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底气,构建起有机农业与传统技艺交织的产业图景。
晨曦照亮2200亩稻田,新时代的产业图景正在传统底色上晕染开来。
2019—2022年借力金山区“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区”建设,全域试点有机水稻种植,实现稻米品质跃升。生态甲鱼养殖池里,背甲纹路成为天然的有机编码,仿野生环境孕育的食材正通过冷链物流走进都市餐桌。
村头的豆腐作坊固执坚守六道古法工序,每块豆腐都飘着石磨豆浆的醇香。竹篾在老人指间翻飞,从捕鱼竹篓到工艺竹编的转型,让“慢手艺”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纽带。
一水绕田,千年新生
山高近朗月,地洼有深景。上海市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调研普查提炼出了沪派江南“六域、八脉、十二意象”的风貌特征。
作为沪派江南"六域"唯一的泾河低地,“水围村,村包田”的新元村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注脚:棋盘圩田不仅是景观意象,更是生态循环农业的空间载体;环状聚落不止是建筑形态,更是乡村共同体精神的重构现场。
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虹桥越过省界,这个曾因修路筑桥而告别舟楫往来的村落,正在探索更深刻的连接——有机农业串联起三地认证体系,马灯舞、划白船等非遗传承吸引跨省游客,那些空置的宅基地,或将蜕变为独具特色的民宿酒店,或将建设为青年创客的乡居工作室,将传承千年百载的圩田耕梦记忆,汇聚成“沪派农耕文化”的展示之窗。
沪派江南
新元村,用“极简、极美、极淳”之道,成“归田、归隐、归心”之愿,归“原真、原乡、原生活”之纯。
这座沪派江南的“活态博物馆”,正以水为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演绎乡村振兴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