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关节)团队联合胸外科、麻醉科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复杂臂丛神经鞘瘤切除术。此次手术不仅标志着医院骨科在臂丛神经鞘瘤领域取得突破,也为广大臂丛神经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发现左颈部肿块逐年增大并伴有左上肢麻木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前来就诊。骨科关节与骨肿瘤专家祝晓忠主任医师经过详细检查和诊断,确诊为左臂丛神经鞘瘤。患者已经出现左臂丛神经功能压迫表现,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肿瘤的最好方法,但由于肿瘤位置深度及紧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部分肿瘤和肋骨粘连,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臂丛神经鞘瘤相对少见,占全身神经鞘瘤5%。臂丛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臂丛神经鞘瘤常位于颈后三角内,多为单发,生长缓慢,早期多无临床症状,肿瘤增大时方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以及无力等,Tinel征阳性具有显著临床意义。于神经走行途径上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性包块,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于神经干垂直的方向可以移动,而纵行活动度小。
臂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于第一肋上缘、斜角肌外缘进入锁骨上窝。其中颈5、6组成臂丛上干,颈7构成臂丛中干,颈8和胸1组成臂丛下干。各干于锁骨平面水平分成前后两股,上、中干的两根前股组成外侧束,走行于锁骨下动脉外侧,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走行于锁骨下动脉内侧,3干后股组成后侧束,走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侧。
左锁骨下区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大小约5.0cm×3.7cm×5.4cm,T1WI呈低信号,T2WI抑脂呈高低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可见小片状低信号影,病灶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检查结论:左锁骨下区占位,考虑神经鞘瘤可能,请结合临床随诊。
该患者手术难点之一在于肿瘤较大,鹅蛋大小,特别是与C7、8神经根、中下干及肋骨粘连明显,术中在保护臂丛神经的情况下完整彻底切除肿瘤有一定困难。难点之二在于颈根部重要血管、神经、肌肉密布交错,如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横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迷走神经、膈神经、副神经等结构均位于此狭窄区域,且肿瘤位于椎前筋膜深面,斜角肌之间,切除肿瘤需分离保护诸多结构,暴露分离困难。难点之三在于在显露肿瘤手术过程中难免造成周围神经的牵拉和渗血,引起术后血肿和感染,神经支配肌肉功能短期内减弱甚至丧失及肢体的麻木等。
面对如此复杂的手术挑战,骨科(关节)团队在饶志涛主任医师带领下,联合胸外科、麻醉科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讨论。由祝晓忠主任医师主刀和张英琪副主任医师协助下,凭借精湛的手术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术中先将病人的左侧锁骨截断,最大限度的露出肿瘤所在位置,随后选取没有神经附着的切入点,谨慎切开,使用手术放大镜精细剥离仔细游离并分离肿瘤与其起源的神经根、干,成功切除了肿瘤,同时保护了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术后截断的锁骨复位予以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历时2小时,过程顺利,最终将肿瘤完整切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返回病房!
检查所见: 送检灰白灰褐组织一块,大小5.5*3.5-1.5cm,局部包膜尚完整,一侧系线,沿最大面切开,切面灰白灰褐实性质中,局部胶冻样。(左锁骨下)神经鞘瘤伴粘液囊性变,请注意随诊复查。 免疫组化: (2505537-D):S100(+),SMA(肌+),CD34(血管+),SOX-10(+)。病理诊断: 左锁骨下神经鞘瘤
骨科关节与骨肿瘤医疗团队祝晓忠主任医师表示,复杂臂丛神经瘤切除术是一项高难度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肿瘤生长在颈部重要神经丛中,就宛如盘踞在“树根中间”上,医生需在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中寻找出路,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格外谨慎,避免损伤任何一根关键的神经纤维。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手术技术,更离不开麻醉科、手术室、病房护士团结协作和精心护理。在此提醒广大患者,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同济医院骨科关节与骨肿瘤医疗团队成功完成复杂臂丛神经瘤切除术,彰显了医院在骨科该领域的综合实力。未来,骨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图文|骨科(关节外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