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响了就回来吃饭啊!” 这头被小伙伴拽着往外跑 后头总跟着 妈妈的这么一句 那时金汇钟楼的钟声 是放下手中的弹珠和画片 回家吃饭的信号 铛~铛~铛~ 今天 钟声重新响起 记忆被拉回小巷尽头的炊烟 童年的一声声催促 在青石板路上又回响一遍 现在跟随我们的镜头 一起去听听那穿越时空的钟声吧 儿时巷口,伙伴扯着我的衣袖嚷:“快走,捉迷藏去!”他圆溜溜的眼睛闪着光,拽着我袖口的手腕上,还系着祖母染的蓝布护身符。我刚把一只脚跨出门槛,身后就传来妈妈清亮的嗓音:“钟响了就回来,听见没?” 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最后一缕余音里踹开院门,惊起满院鸡飞狗跳。妈妈佯装要拧耳朵,手落下来却变成掸去我袖子上的灰尘,“你直接等下次钟响再回来好了,衣服也搞这么脏。”桌上,搪瓷碗里的米饭腾着热气,黄澄澄的荷包蛋窝在酱油汤里,碗沿还搁着半根掰开的盐水棒冰。窗外,又传来谁家母亲的呼唤:"钟都敲过了,还不回来吃饭!" “1985年9月,乡工业公司服务大楼顶上安装大自鸣钟,10月1日起正式报时。这是奉贤县历史上第一只大自鸣钟。”《金汇续志》里是这样记录金汇钟楼的落成与第一次报时,简短一句却诉说着它的不平凡。四十年来,它不仅是金汇镇最醒目的交通坐标,更是几代人共同的情感载体——它见证过孩童的嬉戏、青年的约会、老人的晨练,记录着小镇的岁月变迁。 不知何时,钟楼的指针悄然停摆,每个整点钟声也不再响起,它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定格在那一瞬间。上学时,妈妈骑自行车载着我从钟楼路过,我总是在期待它某天能再次敲响。然而长大后,即使每天在上班路上与它擦肩而过,也只是任由它在记忆深处悄然淡忘。 "钟楼的大钟不走了,能不能尽快修好?它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啊!" "钟楼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金汇镇的精神地标,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必须争分夺秒让时光重新流淌!"于是,金汇镇紧锣密鼓开始了修缮工作,从修缮工人进入钟楼内的那一刻,好似能看到钟楼身上岁月的尘埃簌簌坠落,属于它的时间重新开始流转。 然而,该大钟因建成年代久远,机械部件严重老化,工作人员联系的多家钟表企业均表示无法修复。后经一家老牌钟表维修企业实地勘测后指出,大钟核心部件老化磨损,需定制更换专用零件并重新校准报时系统。“这就像为一位老人实施心脏搭桥手术。”修缮负责人望着斑驳的钟面,“现在这年头钟楼不多见了。咱金汇镇守着这么个老宝贝,当然得让它好好活下来。” “它几乎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钟声一响,立刻抓起早就整理好的书包跑出学校,到钟楼下和朋友碰头,刚刚重新听到,有些想我儿时的玩伴了。”时隔多年,再次听到钟声的张姐感慨道。据悉,修缮完成的钟楼会在每天中午12点准时响起《东方红》的音乐声。 钟声重新在午后响起 惊醒了街角打盹的狸花猫 那悠悠钟声 又像春日微风 绕过瓦缝与衣角 飘进每户人家 妈妈 我明天一定在钟响之前 就到家吃饭 大家和金汇钟楼 又有怎样的故事与回忆呢 快在评论区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