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最高检一体抓实“三个管理”部署要求,高质效推进本市“每案必检”工作,上海市检察院不断深化数字赋能,对个案全景地图迭代升级,在引导、规范办案的同时为检察官开展案件质量自查提供智能帮助,助力检察官夯实自我管理基础。
系统智检
24小时在岗的“数字质检员”
个案全景地图,引导检察官严格依法、规范办理案件。从案件受理开始到办结归档,个案全景地图以鱼骨图形式逐案展现全部环节和办案行为,实时更新办案进度,并按照法律规定提示节点、规范程序、管控权限等,实现案件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智能辅助办案模型,全方位辅助检察官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文书制作、提出量刑建议和审判监督履职等,助力依法精准规范对案件作出实体处理决定。
全过程在线管理系统,通过2800多条监管规则的实时巡查、自动比对和智能分析,及时提示办案过程中程序不规范、行权不当等问题。
清单提示
案件出厂前的“双重认证”
在系统智检的基础上,“清单提示”创新打造案件质量“双保险”。
上海市检察院充分听取办案检察官的需求和意见建议,针对常见多发问题梳理形成《提示清单》,就审查逮捕、一审公诉案件在“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文书制作”“释法说理”“办案效果”等六个维度分别提示18个、34个质量锚点。办案检察官在系统内送案前,个案全景地图的自查清单会自动汇聚、提示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整改情况,由检察官核对、整改、确认,系统自动生成《案件质量自查表》并自动入卷。
将案件质量自查融入个案全景地图,可以通过数智赋能做实“在办案中管理,在管理中办案”,切实将质量问题解决在每案“出厂”前。
“提示清单,帮助我发现了在审查报告中遗漏对侦查活动监督、对减少侦查机关认定事实的必要说明,还提示我在办案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是否存在特殊主体、未遂形态、自首等法定量刑情节。”长宁区检察院检察官刘晓这样感叹。
数智赋能案件质量自查是上海检察机关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项生动实践,是促进高质效办案的又一创新举措。下一步,上海检察机关还将积极探索和实践数智赋能办案部门检查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进一步落实落细“每案必检”工作要求。
供稿 | 市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