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建筑——钱学森图书馆,以全新的姿态焕新归来,再次与公众见面。这座国家级纪念馆自建成以来,便成为了传播钱学森事迹与精神的重要窗口,如今的焕新升级,更是令人满怀期待。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全方位创新展现钱学森历程
去年5月,钱学森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已逐渐成为全国人物类纪念馆家族中的旗舰博物馆。
钱学森图书馆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基本陈列框架的基础上,对展览内容、形式设计及技术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与提升,新展出一级文物22件(套)、二级文物14件(套),更深入地刻画了钱学森从一位怀揣报国理想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路历程,并最终实现从科学家到思想家的跨越性转变。在本次的改陈中,首次明确交通大学不仅是钱学森航空航天之路的起点,更是钱学森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起点。此次改陈,汲取了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放十三年的经验、思考和研究成果,重点突出具有更高陈列价值的亮点展品,做好内涵揭示与价值阐释,提升展览观赏性、教育性、互动性和感染力。
聚焦核心领域彰显伟大贡献
钱学森图书馆选择以“关键成就”为轴心,聚焦钱学森的“两弹一星”贡献、航天事业开拓等核心领域。以专题为主、编年为辅的展陈逻辑,串联起钱学森从“航空救国”到“归国抗争”再到“科学报国”的生命轨迹。例如,新增的1955年归国手提箱、陈叔通电报等一级文物,直观呈现了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国的历史细节,让科学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实物证据。
在钱学森图书馆序厅中,“升腾的智慧”造型十分引人注目,它由4038份钱学森手稿精心构成,意义非凡。这些手稿不仅象征着他自1955年归国至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所度过的4038个日夜,也寓意着他一生中的爱国、创新、奉献与智慧。
珍贵文物诉说巨匠多彩人生
钱学森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为“东风二号甲”导弹实体。这枚导弹于1966年成功完成“两弹结合”试验,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真正的核威慑能力,从此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它不仅是实物展品,更是钱学森卓越领导才能的体现,见证了中国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凝聚了中国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
除了珍贵文物,钱学森图书馆还收藏了许多反映钱学森日常生活中不太起眼的物品。比如,钱学森在美国求学期间使用的相机、他在国内工作期间所使用的手提包等,这些物品看似普通,却蕴含着钱学森先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热爱。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人感受到科学家并非只是冷冰冰的研究者,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时报贴士
钱学森图书馆
地址
徐汇区华山路1800号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文:冰语
图:徐汇文旅
编辑:杨延超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imonede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