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4月23日电(记者 袁全)四月的上海,梧桐新绿,创新潮涌。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政府22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关情况。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57.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10.3%、数据产品交易总额超33亿元……发布会上,一组组硬核数据、一项项制度创新、一件件典型案例,全方位展现上海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实践路径。
上海市政府22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
创新治理赋能战略布局
数据要素释放产业动能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介绍,2024年,上海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为引领,推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升级。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822件,有效注册商标量278.93万件,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5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五位。
聚焦国家战略任务,上海率先探索数据产品知识产权治理新模式。通过登记存证试点,截至4月21日,共受理登记申请409件,发证289件,其中243个数据产品实现许可收益20.66亿元,161个数据产品交易总额达33.53亿元,数据要素流通与价值转化路径进一步明晰。
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成效显著。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累计盘点专利6.8万件,4.3万件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转化专利7600余件。130件专利产品获得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总产值超700亿元。与此同时,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持续突破,首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及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相继落地,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320亿元,普惠金融占比近九成。
芮文彪表示:“上海正以更高效的知识产权治理服务国家战略,以更有效的运用体系激活产业动能,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严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十大案例彰显法治力度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基石。2024年,上海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4.7万件,审结5.2万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1.1亿余元;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44件,提起公诉1702人;公安机关侦破相关刑事案件1303起,总涉案金额85亿元;行政案件立案查处1402件,罚没款1790余万元。
会上发布的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集中展现司法与行政协同发力的成果。其中,某科技公司侵犯乐高著作权罪案涉案金额达11亿元,两名主犯获刑九年、八年,单位罚金6亿元,成为全国涉案标的额最大的侵犯著作权罪案件。上海海关查获的出口太阳能板侵权案、徐某某诉陈某某恶意诉讼案等,则凸显护航“一带一路”、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定决心。
上海建立市区两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
针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上海强化专业支撑与制度供给。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专家库及专利快速预审通道的建立,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曹洁介绍,法院通过专利导航机制、惩罚性赔偿适用及典型案例发布,构建“有利于侵权事实查明、价值实现、纠纷解决”的审判体系。例如,审结的侵害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案,入选人民法院保护科技创新典型案例。
“严保护不仅体现在判赔金额上,更在于对创新生态的规则引领。”曹洁强调,上海法院将持续完善巡回审判服务,年内开展百余次法治宣传活动,服务保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区域。
多维服务优化环境
全球协作提升发展能级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知识产权服务的精准供给。上海建成“1+1+X”公共服务体系,徐汇区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首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常驻代表机构落地浦东,62家诚信专利代理机构名单发布,“数字+信用”监管模式初步成型。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子龙透露,上海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知识产权检察部,并在28个科创园区推行“法治副园长”机制,零距离服务创新主体。
面对企业“出海”需求,上海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网络,设立3家国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37家维权援助工作站及7个海外服务站。在墨西哥城新建服务站,近百人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预警与应对支持。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总队长胡斌勇介绍,“蓝鲸”护企工作站已在全市17个重点园区运行,通过驻点服务、线上专窗及多部门协同,实现知识产权保护“零距离”。
上海成立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国际合作亦成为上海知识产权保护的亮点。第二十一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中日韩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等高规格活动落地,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作出首例仲裁案件裁决,支持指导绿色技术银行参与WIPO GREEN城市加速项目,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理事会机制持续完善。
生物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转化实践同样可圈可点。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介绍,“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促成多项成果转化,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打通“医企研用”链路。10家医疗机构获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机制创新,助力高价值专利培育。
“知识产权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芮文彪表示,上海将紧扣人工智能产业、民营经济发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等关键领域,持续完善保护体系、优化服务生态,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经验与智慧。
(如涉及版权或其他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告知。)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唯一官方微信订阅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