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水利书籍
其中的治水智慧
也给如今的水利研究和治理
带来不少参考和启发
今天带你了解几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管子·度地》
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科技论文
《管子》是管仲和他的门客或同一学派的先贤共同著述的汇集。《度地》是《管子》中的一篇,约著于战国前后,以管仲答齐桓公问阐述国家与地理、水利关系,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科技论文。《度地》全文约两千字,从鼓励耕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水利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讨论了灌溉工程技术、堤防工程技术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它强调治水是国家大事;国都选址应选择安全、物产丰富的地方,土地要靠近山、有河流或湖泽提供水源,城内要有完善的沟渠排水系统;在堤防工程技术方面,强调土料含水量与季节的关系对堤防质量的影响,认为夏历“春三月”是堤防施工的最佳时机;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方面,提出应选拔熟悉水利工程技术的人员担任水官,负责冬季巡视堤防,春季农闲时进行修补。
《史记·河渠书》
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河渠书》中部分内容
《河渠书》列于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它主要记述从大禹治水开始,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瓠子堵口及其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约2000年的水利史实,包括防洪、治河、凿渠、漕运、引水灌溉等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现了司马迁对治水历史的深切关注和对水利与水害的两面性认识。它与记载礼乐、天文、历法、经济政策等内容的“书”并称为《史记》中的“八书”,说明水利在西汉时期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河渠书》内容丰富、叙事详细、体例完备,为后代史书中的水利卷志编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水经注》
既有专业性,又有文学范儿
《水经注》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详细记载全国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至今仍可运用于水道海岸变迁、湖泊兴废、城市规划乃至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农政全书》
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
《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古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全书共60卷,50余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荒政等12大类。其中水利共有9卷,10余万字,内容涵盖总论、西北等多地水利、多种水利工程方法、提水及水力机械图谱、西方水利技术机具介绍等。该著作开西学东渐的先河,介绍和引进当时西方先进水利科学和工程技术,还首次从西方技术著作中创译了“水库”这一术语,至今在水利工程中广为运用。
《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一部多学科的综合著作。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内容极为广博,涉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等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以及文学、史学、考古、语言文字等人文科学众多学科领域,在水利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对后世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梦溪笔谈》为众多发明创造留下丰富记录,如对苏州浅水筑堤技术、钱塘江口海塘防护技术、长江三角洲一带沼泽地改造和抗洪技术等记载,记录了北宋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填补了我国古代集大成的科学技术著作的空白。
古籍凝聚着前人的智慧
你还知道哪些水利书籍?
欢迎留言分享
愿你在阅读中探索新知
拓宽视野在书页间找寻答案
遇见人生的无限可能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