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品质市政】从“隐形角落”到“城市新风景”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4-24 17:46:48

被忽略的基础设施,也值得被重新想象

当你走在街头,是否曾留意过那些默默无闻的基础设施?它们可能是变电站、水闸、加油站,或是天桥、地铁站、城市小路。它们无声地支撑着城市的运转,却常常因缺乏设计感而被人们忽略,甚至成为城市角落里“不得不接受”的存在。

在人民城市高品质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城市治理正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运营,空间品质提升成为一项重要命题。基础设施不应再停留在“好用就行”的层面,而应当进一步迈向“好看、好用、好感”的新高度。

上规公司多年来深耕城市重点地区开发与建设,也始终关注市政设施的提质升级,致力于通过创新设计,让基础设施从“隐形角落”走向“城市新风景”,让城市的功能空间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具温度,也更有活力。

01

多维支撑,持续发力

近年来,上规公司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领导下,在市政设施提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撑体系,搭建起全链条的市政设施品质提升路径,包括:

1

轨道交通线路出地面设施总体策划

针对轨道交通出地面设施,打破“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条块分割”的老思路,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出发,把轨交线路放入城市中整体考虑,提升线性设施出地面部分的整体美感与环境协调度,让出入口不仅是通行节点,更成为街道景观的一部分。

图1:轨道交通线路出地面设施总体策划(图片来源:笔者整理)

2

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利用

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往往是封闭的、占地庞大的“灰色空间”。我们探索车辆基地复合开发模式,推动多功能叠加利用,释放土地价值,把大体量基础设施空间转化为“金色空间”,成为激活城市的新亮点。

图2: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利用(图片来源:笔者整理)

3

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上规公司连续两年参与组织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推动市政设施设计的创新突破,通过全球化征集,引入多元创意,激发社会关注,推动市政设施“从幕后走向台前”。

图3:设计竞赛及相关展览和书籍(图片来源:笔者整理)

4

三本书籍成果

▪  1本设计指南:《上海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指南》为市政设施提质提供规范化、可借鉴的标准化指导;

▪  1本竞赛作品集:《上海市基础设施设计竞赛作品集》汇集优秀创意方案,搭建行业交流共享平台;

▪  1本设计实践:《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创新设计实践》结合落地案例,总结提质经验,助力创新设计落地实施。

5

市政设计展览

通过两次大型展览,向社会各界展示市政设施设计创新成果,激发公众关注与思考,推动市政设施设计走入公众视野,促成更多社会共识。

02

全球联动,创意迸发

以“2024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为例,上规公司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领导下,深度参与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工作。本次竞赛为继2023年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成功举办后的第二届,从4月份准备到11月底颁奖典礼,历时近7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上规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力保竞赛顺利推进。竞赛共分为五个阶段:

图4:竞赛时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图5:竞赛组织工作照(图片来源:现场照片)

在项目遴选阶段,我们秉持"小而精"的理念,从40余个候选项目中层层筛选,最终确定32个最具代表性的基础设施项目。遴选工作坚持三大原则:一是规模适度,聚焦通过"小设计"实现"大品质"提升的典型案例;二是类型均衡,涵盖市政场站、轨交站点、桥梁通道等五大类别,确保各区项目覆盖;三是注重实效,优先选择已立项或即将实施的项目,确保优秀设计方案能够真正落地。

图6:市政设施五大分类及项目分布(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图7:项目筛选过程(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每个项目都配备了一份专属任务书,作为参赛者设计的指南针,帮助他们准确把握项目背景、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任务书的内容清晰而全面,共包含竞赛背景、项目概况、 设计要求、 成果形式、资料清单等五个关键部分:

图8:任务书构成(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公众参与是本次竞赛的重要创新亮点。我们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公众参与矩阵:线上直播开幕式和颁奖典礼,打破时空界限,吸引年轻设计师关注;线下展览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设计触手可及;问卷调研精准捕捉市民需求,为设计注入温度;人气奖公众投票赋予市民决策权,让市民增加参与感。

图9:公众参与矩阵(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03

跨界协作,突破难点

1

主要问题

市政设施提质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涉及技术、协调、实施等复杂环节:

技术难度高

市政设施涉及轨道交通、供电、交通、环保等多领域,技术标准高、工程条件复杂,设计方案需兼顾安全、耐久、经济等多维要求。

跨专业协作难

规划、建筑、景观、工程等专业团队需要深度协作,打破传统的“各管一摊”模式,实现一体化设计落地。

公众认知薄弱

市政设施长期作为功能性设施存在,如何打破“实用至上”的固有思维,让公众参与、理解、认可,是提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图10:技术难点与突破点(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2

破解之道

创新赋能,激发创意

通过全球竞赛引入多元思维,结合本地化实践经验,探索市政设施的设计边界,打破“只求功能”的传统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向功能复合、形态创新转变。

图11:“2024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获奖者分布(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跨界融合,协同作战

通过搭建多专业协同平台,打破规划、建筑、景观、工程壁垒,让“懂设计的理解技术,懂技术的参与设计”,实现创意与工程落地的“双向奔赴”。

图12:项目协作推进机制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图13:优秀设计成果举例(图片来源:笔者收集)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

通过设计问卷、展览、宣传视频、线上投票、颁奖典礼直播等多种形式,搭建公众参与矩阵,让市民走进设计、理解设计,最终让设施与生活无缝衔接。

图14:设计展览现场照片(图片来源:笔者收集)

04

设计赋能,未来可期

通过市政设施提质工作,我们不仅看到了城市空间的优化,更感受到了市民生活的改善,曾经的“隐形角落”变成了市民愿意驻足的城市风景;基础设施不仅更实用,也更温暖、更人性化;通过设计竞赛与公众参与,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建设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我们相信市政设施提质升级,不仅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环,更是一场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从“隐形角落”到“城市风景”,从“功能至上”到“功能与美学并重”,从“市政工程”到“人民城市空间”,每一步变化背后,都离不开设计创新与前瞻性探索。上规公司将继续用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助力上海市政设施焕新升级,推动市政设施朝着更智能、更绿色、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让“人民城市新风景”从点亮城市角落,逐步走向全面绽放。

(来源:市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