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东方教育时报 > 文章详情

彩笔绘制出育人新画卷!浦东新区中小学美育浸润硕果累累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 2025-04-24 17:16:38

一面普通的围墙,既可以是安全隔离带,也可以是流动美术馆。上海市香山中学的学生们用画笔赋予校园和周边社区传统围以新的生命。在“以美立校,立美育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美育团队探究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教育场景。学生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参与任务分工和现场创作,共同见证从简单线条到绚丽色彩的绽放。

香山中学学生在做墙绘
4月22日,“以美育人,以美达人——浦东新区美术学科深化新时代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教育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东鼎外国语学校举行。论坛探索浦东新区中小学美育浸润的新思路和新方略,通过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推动美育工作向深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周朝晖为美育交流点评,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学美术教研员徐韧刚和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宏亮表示,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体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周朝晖
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浦东新区美育大使瞿剑宛介绍,近年来,浦东新区建立“高校教授+市名师基地专家+区名师基地专家”三维导师机制,构建“理论研修—实践创作—教学转化—成果孵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提升美育教育质量。美术教师在学术浸润中不断提升专业高度,反哺课堂教学。

浦东新区美育大使瞿剑宛
美丽的贝壳设计成建筑会发生怎样奇妙的融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以贝壳为元素的创意设计课上,低年级学生发挥丰富想象力,以海洋贝壳为元素进行建筑创意设计,为临港绘制未来新城。美术教师朱天顺以笔绘临港新城作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走进家乡临港,拥抱家乡,并用画笔畅想临港的美好明天。
在AI赋能下,美术课堂的生成有了无数新的可能。进才实验中学美术教师周佳云建起学生群,发起了一场以“璀璨星空”为主题的电子绘本创作挑战。“传统绘本存在创作耗时耗力,且受限于创意构思和展示评价等等难题,但借助AI技术学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用AI生成一幅幅风格统一的插画,再用绘图软件精心修改,添加生动的文字,再添加音乐。学生们绘出属于自己的璀璨星空故事,周佳云也开启了美术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
在上海中学东校的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许邵洁带领学生带领学生进行包装设计,体验“像设计师一样设计”的过程。“在AI的助力下,学生的创意设计方案会快速智能化生成三维立体效果图,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许邵洁惊喜地发现 ,AI赋能包装设计的同时,在美育浸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创造力。

上中东校学生展示设计作品
“AI与人形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共生,才能守护人性的温度与文明的深度。”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东鼎外国语学校校长姚秋平说,美育在AI时代的终极使命是守护人性的完整性与独特性,确保技术进步终始服务于人的解放而非异化。学校在AI等现代科技赋能下,构建“艺科融合、多元协同” 的美育生态系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东鼎外国语学校校长姚秋平
走进东鼎,仿佛踏入一座艺术的殿堂。校园里,文化美、课程美、环境美、活动美相互交融。学校精心打造的美术馆,成为学生与艺术对话的桥梁。在这里,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课“我驾神舟游太空”别开生面,老师以画作《神州腾起气如虹》为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创作,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协同的力量,开发出一系列特色美育课程。在七年级美术拓展课“瓷盘画”中,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感受匠心精神,创作中厚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跨文化教育也融入日常教学,六年级的人物速写课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学生在民族大团结中国人物画组图前表演舞蹈、进行速写,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鼎外国语学校学生在画瓷盘
东鼎学子在各级艺术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美术馆还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成为区域美育的示范基地,推动着周边学校美育共同进步。
今年,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东鼎外国语举办了“东鼎杯——畅想浦东美好未来”浦东新区中小学美术作品大赛,吸引了区内众多学校的积极参与。100余所学校积极参与,共收到学生作品1000余幅,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艺术才华的展示,更承载着他对浦东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的生动表达。经过浦东新区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60幅,二等奖91幅 ,三等奖114幅,这些作品由东鼎外国语学校美术馆展示并收藏。
图片由学校提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