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知识产权宣传周 | 留痕、确权、审慎、合理——AI协创短剧剧本“避坑”

转自:上海文联 2025-04-24 16:03:35


留痕、确权、审慎、合理

——AI协创短剧剧本“避坑” 

董 泉

什么?你还没有看过《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吗?没关系,还来得及赶一趟最新最热的短剧风潮。在现代紧张的工作节奏中,短至数分钟一集的短剧继短视频之后,成了最新的文娱消费热点。

与传统电影、电视剧制作相比,短剧制作快速、高效的特性使短剧剧本和编剧们的艺术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构。如何快速制作爆款似乎成了短剧制作公司和编剧们的首要目标。为此,生成式AI(如ChatGPT、Deepseek、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正成为短剧创作团队不可或缺的“新员工”:它可以一小时产出数十集剧情大纲,精修“钩子台词”,构建多结局支线,还能预测观众偏好与投流策略。创作效率的跃迁令人惊叹,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著作权归属与侵权风险的法律“坑”。


AI“协创”的剧本算不算“作品”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如果短剧剧本完全是由AI生成的,即编剧通过简单输入“prompts”而生成剧本大纲与台词,对内容不作实质性判断和修改,则这个剧本很可能就像著名的“猩猩自拍照”一样,无法被认为是“作品”。

但实践中,多数短剧创作属于“人机协作”模式:编剧通过精心设计“prompts”,引导AI输出,生成鲜明的人物、场景和对话,再对结构、节奏、语言风格等进行人工修改润色,最终得到成熟的剧本。如果能证明剧本中体现了人的独创性判断,该剧本就具备了成为“作品”的可能性。当然,如何判断“prompts”的输入是简要、精心,抑或是充分的,目前司法实践并无统一标准。


人与机,谁才是“编剧”?

AI赋能下的创作流程正在重塑“作者”概念。使用AI平台创作的剧本,到底应该署谁的名?AI平台、AI助手是否可以或应该作为“作者”拥有署名权呢?

美国编剧工会(WGA)与电影电视制片人协会(AMPTP)达成的《基础协议》允许编剧使用AI进行剧本创作,但明确规定AI不能被视为编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编剧的权益。我国虽然没有类似协议或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但诚如前文所述,作品体现的是作者的“独创性”和“智力成果”,考虑到对剧本作为作品的宣告,以及未来剧本著作权的财产收益,自然人编剧在目前仍应作为首要署名者。

此外,考虑到一般短剧公司的人员架构都比较精简,较少雇佣专属编剧,并以劳动合同、职务作品等方式来确定剧本归属。大多数情况下,短剧制作公司会与自由编剧、撰稿人进行合作,在此情况下,如果编剧团队涉及多个AI提示词设计者、内容修改编辑、项目主编剧等多个角色时,若无明确的合同约定与过程记录,后期极易产生署名、稿酬分配或版权归属争议。


AI辅助创作的多种侵权风险

当前AI短剧剧本创作常基于训练模型自动生成剧情模板,如“霸总+甜宠+复仇+反转”等类型化叙事结构。这种生成机制在不同团队间极易出现“结构雷同、角色设定相似”的情况。若某剧本与已有短剧高度相似,即便两者都称系AI独立生成,仍可能构成“实质性相似”,承担侵权责任。

另外,AI平台使用的训练语料如果来自于开源数据、现有作品,其生成的内容有可能未获得充分授权,尤其是当AI平台(如OpenAI)在服务条款中即可能声明对生成内容保留部分使用或再训练权时,短剧制作公司应重点排查侵权风险。

编剧们在使用AI工具辅助创作时,也应该审慎对待,如编剧在创作时,输入的prompts中包含了对已有人物的模仿指令(如“生成一个像哈利波特一样的男主”“搭配一个像容嬷嬷的女主”“使用类似于郭靖与黄蓉初遇的场景”),AI生成的剧本桥段也有可能构成侵权。


如何避开这些法律“坑”

过程留痕是底线:建议编剧团队建立AI创作全过程记录机制,包括prompts设计、AI生成版本、人工修改稿等,形成清晰的创作链条,保障可确权性。

合同明确权属与使用边界:在委托创作项目中,需特别约定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署名方式及后续改编权、发行权的许可范围。

审慎使用AI平台和AI创作助手:阅读并理解所用AI工具的商业使用许可条款,避免“隐形条款”限制后续授权和收益分配。

合理使用prompts设定:避免引导AI模仿已有人物或剧情,以免生成结果构成实质性抄袭。

这是发展最快的时代,也是技术对艺术创作冲击最强的时代。生成式AI的强大,确实为短剧剧本创作打开了一扇效率大门,也正在塑造一种新的内容生态。但越是在创作提速、产出爆炸的当下,越需要版权意识与法律边界的同步跟进。

对编剧来说,AI是得力助手,而非责任替代者;对短剧制作公司而言,流程合规、权属清晰,才是短剧IP实现商业变现的基石。真正懂得驾驭AI且与法律共舞的团队,才有机会在未来的短剧市场中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作者系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律师

文编 | Ray
美编 | Yep
图片来源 | 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