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如何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热情?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形成育人合力?这些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今天(4月23日)召开的徐汇区教育大会上有了新答案。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出席大会并讲话。徐汇区委副书记、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权主持会议。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华泾镇党委、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分别作交流发言。
未来教育什么样?近日发布的《徐汇区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实施方案》围绕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提质增效、人工智能赋能育人方式变革、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和决策部署五大重点任务,描绘“数智教育”新图景。
根据该方案,徐汇区将打造区级人工智能教育空间,与高校、人工智能企业合作重点建设1所“未来学校”、1所全国人工智能基地校、7所市人工智能实验校,并整合设立5—10个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提供基于真实情境的应用实践环境。
据介绍,自2021年起,徐汇区教育局率先开展试点,借助人工智能的无感识别技术捕捉幼儿户外活动动态,为教师科学规划每日户外活动提供依据。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区域内17所园所,将在2025年完成区域全面覆盖。此外,针对上课拖堂、学生下课不出教室活动等现象,徐汇区正试点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课间十分钟”场景,为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未来,徐汇区将持续深化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打造安全、智慧、温暖的现代化校园提供“徐汇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区域还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集选拔、培养、评价、跟踪于一体的系统性育人方案,重点发掘和培养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潜质的学生,通过贯通式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家校社究竟怎么“联”?徐汇区率先破题,推出《徐汇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以“1+3+N”实施框架,打造1个中枢平台(教联体智慧治理中心)、3大支撑体系(跨部门联席决策机制、社会教育资源转化标准、家校社协同质量评价)和N个实践场景(“汇美育联盟”“光启讲堂”“社区少年服务队”“家幸福”等品牌),将碎片化探索升级为“全域治理”,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生态。
具体举措中,亮点频出——
据悉,《徐汇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于2025年3月启动起草,通过向各委办局、街镇、学校等定向发放调研表对接需求、梳理任务,凝聚育人共识,坚持问题导向,有序协同、科学统筹,实现育人需求与资源高效匹配,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徐汇区教育局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