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复旦交大学子的读书清单,快来抄作业!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4-23 21:31:45

今天(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何在这个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中保持对纸质书籍的热爱?

一起来看看复旦交大学子独特的阅读习惯和心得分享。

“逛遍四校区图书馆” 复旦阅读达人揭晓

谁是复旦最爱读书的人?在阅读中谁能获得最深刻的感悟?

4月22日,复旦大学第十三届读书节开幕。

根据过去一年里师生们的借阅数量、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积极性、撰写“旦旦书评”的质量以及服务图书馆活动的情况,复旦大学图书馆评选出了2024年度的阅读达人、“阅读上海”优秀书评人及图书馆优秀志愿者等奖项。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孔春明同学荣获了2024年度阅读达人的称号。自到复旦读研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他就以一种朝圣者的心态走遍了四个校区的图书馆。“我喜欢读书,从图书馆借阅纸本和电子书是我的主要阅读方式。”即使身处张江校区,得益于复旦提供的便捷服务如一次最多可借100本书、预约取书、新书荐购等,孔春明自称“坐拥书山”,通过不断探索书籍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校图书馆方便快捷的服务让读者无需亲自穿梭于书架之间,只要通过点击图书馆主页上的“上架新书通报”链接,即可快速获取最新书籍的信息。孔春明经常关注图书馆新增加了哪些书籍,并感叹道:“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表达了对新书丰富程度的惊叹。

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将自己比作一只小蜜蜂,在如同百花丛般的图书馆里,自由地在这朵花尝尝、那朵花嗅嗅,享受着知识的盛宴。

此外,复旦大学还与上海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馆际互借、人才联合培养、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特藏建设与服务、馆员交流、阅读文化推广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未来,两机构将共同推进项目研究、平台建设,携手提升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研究能力。

上海交大学子爱读哪些书?

这份阅读报告供你“抄作业”!

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阅读报告。这已经是上海交大连续第13年发布交大人阅读报告,呈现交大学子生动鲜活的阅读画像,展示其情真意切的阅读感悟。

2024年,每位上交学子平均阅读了20.6册图书,其中专业书籍13册,课外读物7.6册。学期内近六成同学每日坚持阅读1—4小时,甚至7.2%的同学日均阅读超过8小时,体现了交大学子的阅读热忱。

2024年,全校人均入馆24天,而“学霸”似乎更爱跑馆——学校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人均入馆天数达到37天,其中一位同学更是以307天的记录荣登“跑馆达人”

人文学院卞同学以全年543本借阅量荣登榜首,这意味着他平均每日要读完1.5本著作;而凯原法学院刘同学342天的在馆足迹,让他的身影深深印刻在图书馆智能门禁系统的记忆中。

交大学子爱读哪些书?学校发布了“学生推荐书单”以及“学生借阅榜单”供大家“抄作业”。其中,《毛泽东选集》双榜入围,它不仅是借阅榜单的常客,更在“思源探索”系统中创下检索量第一的纪录。

在知识似乎唾手可得的AI时代,为什么仍有交大学子钟爱阅读、泡图书馆?学校收集到了928位同学的阅读感悟。第一教育选登学生们的若干思考,有没有哪段话打动了你?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越发繁荣中找寻并壮硕自己作为人类的不可替代性,在短视频盛行的虚幻中找寻并坚定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小小的我,大大的世界,阅读是能够滋养一生的好习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研究压力大时,是阅读各种心理学书籍帮助我完成了自救,新的一年,继续看世界也找自己,加油!”

“生活除了面包还有雨露,学习工科会有面包但不一定有雨露,多读读人文社科方知天地之宽,雨露均沾。”

阅读一本书(文学类)要用一生,当经历了某些事后才能真正的读懂;也当经历某件事时,突然想到那本书,才会发现这本书带给自己的答案。”

“阅读就是旅行,道路四通八达,但永远在脚下,只要你想,随时可以出发。”


文字:袁曼舒 白羽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