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上海这所高校今年试点不再按学科大类招生,理工农类招生占比升至80%,两大专业率先“升级”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4-22 17:42:13

3月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召开。为引导高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海选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5所高校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


第一教育走进5所高校,探访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和特色亮点。

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从2024年7月至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吴宇鹏一直在一家微电子有限公司住企实习,他说道:“深入企业实习大半年,和企业导师一起直面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只有真正走在产业一线,我才认识到知识如何转化为价值,现在学习更有动力和方向。”更可喜的是,和吴宇鹏一起实习的三位同学已和该公司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

将专业建在产业上、课程建在产线上,作为上海市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紧扣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脉搏,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应用立校、以技术报国”,将产业需求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全过程,努力塑造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月20日,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建校71周年之际,学校举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大会

自2025级起转向行业大类招生,

两大“王牌专业”先行先试

据介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为契机,深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把原有的9个学科性工科学院实质性重组整合为5个技术学部,学部下设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和技术研究院,体现“四个突出”,即突出面向产业需求、突出深度产教融合、突出有组织人才培养和突出有组织技术创新。

值得考生关注的是,学校自2025级开始从按学科大类招生向按行业大类招生转变,按照专业服务的行业领域合并招生专业组,计划停招部分本科专业,理工农类招生占比升至80%,目前已经采取的举措包括:将面向美丽健康产业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合并为大类招生;将智能技术学部现有的17个专业停招、合并为11个专业,分成智能制造组和智能信息组实施招生。

在此番改革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批遴选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智能技术学部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开展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部整体改革。

学校的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是我国最早系统培养香料香精化妆品技术人才的基地,被誉为“中国调香师的摇篮”,设有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4个本科专业。学部选择试点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获批教育部目录外专业,依托香料香精化妆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平台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在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学生根据企业课题开展实验

智能技术学部成立于2024年,由原机械、电气、计算机、轨交4个学院组建而成,是学校服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任务,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学部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在智能设备与产线应用的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展校企双导师整学期集中顶岗实习,助力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智能生态布局。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组建成立智能技术学部

据介绍,学校将针对试点学部(专业)集中优势力量投入人财物资源,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深度改造,先期设立实验班、订单班,全力打造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经验和模式样板。以此为基础,学校将深入总结提炼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议与指导意见,全面带动学校所有学院、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深度变革与优化升级。

入学一年后专业分流,

让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参与试点的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的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将实施“大类招生、双向选择、按需编班”的招生改革,即采用大类招生模式,学生入学后经过1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充分了解专业方向和自身兴趣后,再进行专业分流在第四学期,学校还将根据不同类型公司的特定需求,开展双向选择活动,重新组建班级,使学生所掌握的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高度契合。

智能技术学部则以“试点选拔、按需编班”为原则组建产教融合试点班,将在2025年对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等11个专业实施按专业组招生政策,并在大一学年结束前开放学部内转专业通道;在转专业过程中,学部将同步开展产教融合试点班选拔工作,选拔标准综合考虑学生个人意愿、大一学年学业成绩及面试表现等多维度因素,确保首届试点班规模不少于40人,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试点学部(专业)还将通过“住企培养式”等多种实习方式,确保学生深入企业开展1至2年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学生早进企业、常驻企业作为实习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传统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教学板块予以全面整合优化,达成螺旋式递进的职业技能培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毛祥东表示。

事实上,在2024年下半年,智能技术学部已有来自8个专业的300余名学生赴企业开展了整学期、沉浸式高质量实习,而这一数字预计在2025年将至少翻一番。

学生在企业实验室参与校企联合攻关项目

学校的此番改革不是“尽早送学生上岗”这么简单。“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全过程,掌握人才培养的话语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介绍,“我们要让企业不仅是参与者,更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评价者和受益者。”为此,学校积极推动“四双四改”——

“四双”指的是在学校、学部、专业、核心课程(群)四个层面,实施“校企双负责人”,每个层面行业企业代表不少于50%.

“四改”包括:

改革专业设置机制和招生选拔,建立“随产而动、随需而调”的“学院-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

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培养体系,企业教师授课不低于总学分三分之一;

改革双师队伍建设机制和评聘考核,增设产教融合型职称序列;

改革绩效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在“生-师-专业-企业”四个维度实施绩效评价和相应的资源分配。

“校中有企、企中有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让行业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总设计师’。”学校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主任田怀香介绍,学部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由企业专家审定,校企双方不仅共同开发课程,还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评估,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产业逻辑和岗位需求。

理论课合理做减法,

实践课科学做加法

“四双四改”综合改革的实施,助推学校在探索构建响应及时、对接精准、多方参与的行业产业紧缺人才培养新机制方面加快步伐。据了解,目前,学校正在全面修订202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将对课程内容实施“一降两增三融”

合理下调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理论基础课程的学分权重;

增设与生产一线密切相关的技术类、项目化课程,增设实践课程学分(学分占比不低于30%,学时占比不低于40%);

融入数字化、AI智能化前沿知识,融入管理学、经济学跨学科知识,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的知识及案例。

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学校将努力实现三个“三分之一”:理论知识占授课内容三分之一,企业教师授课不低于总学分三分之一,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

“我们与上应大是老朋友,更是好朋友。”在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蒋丽刚谈到,“我们将和学校共建产教融合教育基地,共同组建‘企业专家+校内教师’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共同将新技术、新趋势以及实际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内容。”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设“企业家讲坛”

今年初,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还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成立了技术智能(AI4T)协同创新研究院,一体推进AI赋能教学模式改革和AI赋能科研范式改革。“研究院将通过AI基座与服务平台构建、教师教学辅助、个性化学伴、交互式实训课程、智慧学情评价五位一体的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人才培养之中。”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介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技术智能(AI4T)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此番改革突出“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努力塑造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工程师培养的新模式。“未来五年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最为剧烈的五年。学校只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在应用型赛道上发挥出优势,培养出更多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比作为、强贡献中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汪小帆表示。


文字:袁曼舒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