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浦区瞿溪路小学的校园里多了一批“共享雨伞”,特别的是,这些雨伞都是由学生设计,4件高票作品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共享雨伞伞面图案,并制成了雨伞。
学校还将部分“共享雨伞”赠送给了周边的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和五里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提供给有需要的社区未成年人和家长。
4月21日,水滴“生”声,“雨”众不同——“共享雨伞”赠送仪式在瞿溪路小学举行。校长张建元说:“这些充满设计感的‘共享雨伞’来源于三年级男生冯翊晨的少代会提案,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所以,学校决定尽全力来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
看到自己的提案真的实现了,冯翊晨非常激动,他告诉第一教育:“我的灵感来源于一天放学后,突然下起了雨,我的同学桂钰涵没带伞,她家正好住得离学校不远,我就提出,带她一程。”
离校时,他们发现不少同学因为没带伞被困在学校,于是,冯翊晨提议,不如做一批“瞿小共享雨伞”,图案全部由学生来设计,让每把雨伞都“穿上”专属“校服”,“要是学校对面瑞金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来看病的爷爷奶奶没带伞我们也可以借给他们。”
就这样,一个温暖的提议在雨天诞生。
去年的少代会上,冯翊晨提出了《增设共享雨伞》的提案,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响应,闭幕式上,校长张建元也对此作出了回应,希望能够尽快行动起来,把这份提案变成现实。
随后,学校大队部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教师指导队伍,组织全校学生踊跃参与共享雨伞的创意设计,最终通过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学生将学校“赏识、自信、快乐、成功”的办学理念、彰显校园文化的校徽等元素融入雨伞的设计。
男生王树哥的作品成功入选,他介绍:“我的设计以校名‘瞿溪’为灵感,将学生比作小溪里的小水滴,用小水滴的卡通形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希望大家能爱护雨伞、及时归还,让它帮助更多人,把这份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我最大的收获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设计中,这个过程锻炼了我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当看到自己设计的伞能帮到别人,特别有成就感。”设计者柳家潼表示。
瞿溪路小学大队辅导员谢立人认为,这把小小的雨伞,从创意萌芽到落地服务,不仅凝聚着师生的智慧与心血,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人人出力、共享温暖”的力量,“这次活动让教师感触最深的是,教育不仅在书本里,生活场景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课堂,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此次活动中,学生的超强执行力让校长张建元倍感欣慰,他告诉第一教育:“这次共享雨伞活动正是学校‘如溪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冯翊晨同学观察到雨天的困境,到设计、投票、制作、共享,孩子们全程参与,像小溪流一样,在行动中汇聚智慧,这个过程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雨伞帮助了同学和社区居民,这份真实的成就感,让责任不再只是口号,而真正化作内心的生长力量。”
据悉,未来,瞿溪路小学将继续通过校社联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微公益”平台,让每一颗小水滴,都能在奉献中闪光,在合作中奔涌向前。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