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史话:“江南第一松”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以“五个两手抓”全力推动松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松江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近期广泛发动机关党员、青年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围绕“上海之根・根在松江”主题,聚焦探源、红色、文化、人物、行走、品味等关键词讲好松江故事。经前期组织征集和筛选,在“1号先锋”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集中展示一批优秀作品。
本期讲述人:松江区司法局张俞珈。
上海之根,根在松江。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市松江区司法局的张俞珈,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江南第一松”。
在位于上海松江城西南、黄浦江北岸的江南小镇上,矗立着一棵百年古松,它被誉为“江南第一松”,这棵古松位于石湖荡集镇西端的古松幼儿园内(原楞严庵,解放以后曾改为古松小学)。古松树龄已有700多年,树高约20多米,树干胸围11.6米,树冠遮阴约60平方米。站在古松之下,仰望它挺拔的身姿,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时光的脉动。据清光绪《松江府志》卷三十八记载,罗汉松在石湖塘楞严庵殿前,根盘半亩许,元杨维桢(又名杨铁崖,元代文学家、诗人)手植。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发现,被封为“江南第一奇松”(又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封)。
193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该树遭雷击起火,树干内燃三天三夜,造成树干中空。此后,又遭雷击着火,树干内空进一步扩大。罗汉松虽遭两次天灾,但仍枝茂叶盛傲然屹立。奇异的是,该松部分叶片上出现有龙牌(俗称牌九)状规则的小圆点。1972年,因雷击致古松枯死。2013年,松江园林专家将一棵新松植入古松的躯壳中,寓意枯木逢春。
古松经历数百年风霜雨露,在漫长的岁月中见证了石湖荡镇的沧桑变化。石湖荡集镇位于松江区偏西,沪杭铁路北侧。唐天宝十载(751年),石湖荡属华亭县。1949年,松江解放后,设古松乡于石湖荡镇城隍庙内(原石湖庙),乡以镇西首愣严庵殿前元代罗汉古松命名。1994年3月,撤乡建镇。2001年1月8日,撤石湖荡、李塔汇镇,合建为新的石湖荡镇。古松见证了这座城镇的现代化进程。在它的注视下,石湖荡镇从一座江南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城镇。
站在石湖荡镇的街巷间,仰望这棵百年古松,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如今,石湖荡镇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在古松的见证下,继续谱写属于小镇的新篇章。
■来源 1号先锋
■文字编辑 周正豪
■栏目责编 周正豪 ■栏目主编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