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记忆的生动载体与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发起“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融入非遗深厚底蕴之中,激发师生和公众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化传承迈向新台阶,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和传承使命,探索创新思政育人新路径。 活动主题 首届“当AI遇见非遗••••••” 学生主题活动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艺术教育协会 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锦江城市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支持单位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 活动时间 2025年1月——2025年12月 参加对象 以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等在校学生为主体,欢迎其他省市学生参与。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赋能非遗传承感兴趣且有一定实践基础的个人和团队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参加,开展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与创新,共同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原则上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组长须为学生)。 活动内容 作品征集及展评 分“AI赋能非遗创意讲述”和“AI赋能非遗传承传播”两大版块。设“手工技艺组(含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声影表演组(含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游艺民俗组(含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民俗等)”“自然认知组(含传统医药、二十四节气等)”四个组别。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作品指导交流 专家指导:组织专家团队对入围作品进行指导,旨在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和创意。 交流研讨:举办非遗传承研学营,鼓励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作者相互交流借鉴,提升作品质量,共同探索AI与非遗融合的创新路径。 优秀作品展示与转化 颁奖活动:集中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并举办颁奖活动,颁发奖项和证书。 AI与非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围绕AI 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利用AI进行非遗创作等主题开展讲座,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品转化:入围作品在条件成熟后,由组委会组织对接相应企业和产业等,协助入围者进行转化,推动AI与非遗的深度融合。 作品要求 1. 征集作品内容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得包含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报送者承担。 2. 征集作品应选择相应主题,围绕“当AI遇见非遗……”主题,结合非遗项目(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https://www.ihchina.cn/#page2)的特点进行创新尝试,不限定所使用的智能工具和平台。 3. 征集作品形式需符合主题要求,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要体现学生的创意和对“AI+非遗”结合的理解。 4. 每个参与主体在同一版块和主题仅可提交1件作品,团队参加作者不超5人,指导教师不超1人。 5. 征集作品必须为参与者原创,不得抄袭或与现有AI作品雷同,否则将取消参加资格并追究责任。 6. 征集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与个人或团队所有。主办方有权用于展示、宣传等用途。 活动流程安排 • 报名初选阶段(2025年2月-5月):2025年1月底发布活动通知;参与者按照要求提交作品和相关材料;初选出入围复选作品名单,并在活动平台上公布。 • 复选和培育阶段(2025年6月-8月):组织复选。专家团队对征集作品进行复核,推荐入围终评作品名单,并在活动平台上公布。 组织业内专家团队对入围终评作品进行进一步指导、遴选、培育;举办非遗传承研学营。 • 终评展示和传播推广阶段(2025年9月-12月):进入终评的团队或个人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专家团队根据作品质量、创意及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最终推荐获奖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举行颁奖活动。择时开展优秀作品巡展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和文化场所等,扩大活动影响力。 报名方式和时间 自2025年2月24日9时起至5月15日22时,登入“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平台(https://shsunshine-zp.shec.edu.cn)”上“当AI遇见非遗”专题页面,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科艺中心”小程序进行报名并上传活动作品。 奖项设置 两大版块各优选出一等奖3%、二等奖10%、三等奖20%,以及优秀组织奖等奖项若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AI赋能非遗传承传播”版块另设“创意应用奖”“技艺传承奖”“民族融合奖”“匠心传播奖”和“青年非遗传习人”等单项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其他 活动成立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1247号2号楼206室)。 活动将通过专题页面发布活动信息,展示优秀作品,并借助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提升活动影响力。 组委会对本次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021-62780859。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上海市科艺中心 责编:周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