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联动规划出炉!“大浦江”区域将——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3-11 12:32:35


日前,闵行区携手华建集团、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等顶尖团队,共同编制了“沪派江南、市级土整、五好两宜”三图联动规划,构建“浦江第一湾 田园新天地”乡村振兴全景图

作为2025年“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闵行区以大治河区域10个村组团提升为突破口,打造“望得见星空、闻得到稻香、留得住乡愁、装得下梦想”的“沪派江南”乡村典范

沪派江南沉浸体验

黄浦江畔的“诗意栖居”

浦江镇位于闵行区东部,定位为宜居宜业文化新市镇,是一江一河战略延伸段,也是上海市城乡统筹试点之一。

浦江镇南部的大治河区域处于“浦江第一湾”辐射范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的发展。闵行区发布区委一号课题《加快城乡融合 建设大治河以南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区》,区委、区政府也成立工作专班,研究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发展。

本次试点涉及浦江镇大治河区域10个行政村,总面积共16.78平方公里。区域内已有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有1个保护村,3个保留村及6个撤并村。

围绕“五好两宜”和美乡村总体要求,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及战略导向,闵行将以“浦江第一湾,田园新天地”为总体定位,依托“三个三”的区域优势(三区交界、三水汇湾、三图叠加),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引领都市近郊休闲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引领3个目标,全方位对接“一南一北”战略,着力推动大治河两岸焕“新”提“质”。

到2026年末,这里将打造成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乡村亮点;到2030年,全面建成上海一流、全国领先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区。

力塑“沪派”乡村美学新典范

记者获悉,在试点打造2025年“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的同时,该区域也是首批沪派江南乡村营造试点

根据规划,在区域的空间布局上,将营造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其间,将优化农用地,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优化建设用地,保障撤并村农民建房,结合“沪派江南”白墙黛瓦风貌要求及本地村民对老虎窗、飘窗等使用需求,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沪派民居修复生态空间,打造3处开放休闲林地,营造满足大都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生态空间

乡村宜居房示范工程

聚焦让群众“可感可及”,区域内还将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公服设施,完善15分钟乡村生活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南部保留保护村重点结合沪派江南营造,突出风貌传承保护及人文生态休闲,全域达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水平。北部撤并村侧重存量资产盘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及公服设施能级,全域达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水平。

光启书院

此外,各村还将乡链串联,联动发展。围绕各村特点,将打造科创田园(永丰三水汇区域)、水廊田园(闸港岛链区域)、乐学田园(正义、光继耕读文化)、智慧田园(汇南、汇中现代智慧农业)和趣享田园(大治河北部区域农旅融合)5个不同的功能片区。以50里禾谷乡链串联各大功能片区及多个重要节点,形成片区联动发展。

亮点特色提前看——

行走的乡村博物馆:系统构建“1+12+N”三维立体文化网络,再现《农政全书》为核心理念,打造1个行走的农业博物馆,布局12个口袋博物馆,延伸N种户外场景体验,在行走中触及文化传承。

露天的学习课堂:构建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有机融合“水廊、科创、乐活、智慧”四大田园乐章,让青少年在户外实践中实现知识探索与自然认知的和谐共鸣。

露天的学习课堂

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以“三水汇湾”为起点,串联“光启书院、湾周耕读”等12个移步换景的沪派江南生活十二式;同步推进“一房一藤蔓、一园一栅栏”人居环境更新计划,以“藤蔓绕墙”“竹篱菜园”等江南元素扮靓乡村肌理。

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三水汇湾


记者:李逸
部分供稿:区农业农村委、浦小江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