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总决赛
成长组
二等奖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频准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190-4200nm低噪声窄线宽可调谐大功率单频激光技术
“我们的高端光纤激光器就像六边形战士,能在多个领域高效作战,满足各种‘苛刻’的需求。”获得“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长组二等奖的上海频准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研发总监董金岩说,从量子研究到半导体制造,频准激光精准聚焦行业“痛点”,“我们的客户对精度、稳定性、噪声的要求非常高,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从初创走向规模化,公司在上海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中平稳前行,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开拓全球市场。
@上海科技:
请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
@董金岩:
自2017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研发和制造高端光纤激光器,特别是在量子信息、激光雷达、半导体检测与加工等高端应用领域。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是“190-4200 nm低噪声窄线宽可调谐大功率单频激光技术”,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激光器的局限,解决了激光产业中的技术瓶颈。我们的目标是为全球科研机构和高端工业客户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激光系统,从而推动量子科学和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上海科技:
市面上有很多激光器产品,频准激光的技术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董金岩:
其实,传统的激光器更多是追求大功率,而我们所追求的是更高精度和可调控性。高端光纤激光器和普通激光器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功率,更在于如何调控它的波长、线宽、频率稳定性和噪声等多个参数。简单来说,我们的激光器可以做到按客户需求进行精确调控,这对于量子研究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至关重要。例如,量子实验中的激光波长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的技术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精度是普通激光器无法达到的。
@上海科技:
您提到量子领域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频准的激光器如何满足这些高标准?
@董金岩:
量子领域对激光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在波长精度、频率稳定性和噪声控制方面。举个例子,量子计算机的研究需要极其稳定的激光源,任何微小的波长偏差都可能导致实验数据失真。我们为量子研究提供的激光器能够在极低噪声的情况下维持非常精确的频率和波长,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此外,我们的技术还保证了激光器的稳定性,即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会发生“跳模”现象,这对于量子测量和量子通信等实验至关重要。
@上海科技: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这一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转化难题?
@董金岩:
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科研和产品的批量生产之间是有差距的,很多创新技术一开始在实验室里是非常成功的,但要将其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化产品,就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将研发团队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其中的难点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有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环节的优化。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公司在成立初期就非常注重技术转化和生产管理的结合,做到从研发到生产的无缝对接。
@上海科技: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董金岩:
我们的产品技术要求非常高,批量生产过程中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客户对每台设备的指标要求非常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有些激光器的指标非常苛刻,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调试和优化才能达到标准。例如,频率稳定性和噪声控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每台激光器都能达到客户的极高要求。我们通过工艺优化、技术积累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逐步解决了这些生产难题。
@上海科技:
频准激光的创始团队是由科学家组成的,这种团队模式在技术研发上有何优势?
@董金岩:
我们的创始团队的确由一批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科学家组成,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上海光机所、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我们团队的优势在于,大家有着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可以从多个角度解决激光器技术中的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团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是能将技术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行业中的痛点,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之一。
@上海科技:
对于公司未来的规划,尤其是在市场拓展方面,您有什么样的设想?
@董金岩:
一方面,我们将持续开拓量子领域的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加大半导体领域的市场开拓。
@上海科技:
如果把科创的过程看作一艘船,您认为现在公司处于航行的什么阶段?
@董金岩:
如果说创业初期我们只是一艘小船,那么现在我们已是驶入更宽阔海面的大船。早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探索让我们逐渐找到了航行的方向,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突破阶段,而是向着更广阔的市场和更稳定的运营模式迈进。未来,我们会在平稳航行中继续寻求创新和发展,确保公司的持续增长和全球竞争力。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拍摄:张继东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