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支持孩子尽情“玩”科学,为什么要选择低结构“玩法”?这位特级校长说……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2-09 16:15:30

“玩”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却有着不少学问。3—5岁的幼儿能否真正参与科创活动并理解科学?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的老师们,探索出了一套“玩法”。

芷江中路幼儿园对“玩”的学问进行了长达20年的持续研究和探索。“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低结构活动探索”的教育实践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今,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幼儿科创类低结构活动的开发与设计,为儿童打开科创世界的大门。

在上海科技馆推出“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系列课程中,上海市芷江中路幼儿园集团理事长、特级校长郑惠萍介绍了创新型的“低结构”理念,提倡将“教与学”进行视角转换,从“好玩、探玩、创玩”三个方面开发孩子游戏的天性和价值。

上海市芷江中路幼儿园集团理事长、上海静安低结构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慧萍

01

看见“一米世界”,

欣赏孩子的好玩

在郑慧萍看来,看不见孩子们眼中的“一米世界”,就无法欣赏孩子的“好玩”之心。

孩子们天生就是小玩家,从小就已经有玩科学的种子。事实上,幼儿热衷游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与科学教育提倡的探究精神有着共通之处。”郑慧萍说。

为什么是“一米世界”?郑慧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老师。突然,一个小女孩对老师说:“有很多人,还有很多很多的脚。”听完小女孩的话,郑慧萍一下就理解了小女孩画的那幅满是腿的画——因为从她的视角看过去,那些高大的成人们只剩下了一双双移动的腿。

这件事让郑慧萍很受触动,让她更加注重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探索行为。

郑慧萍介绍,芷江中路幼儿园将低结构理念升华,在科学活动中释放孩子的游戏天性,不仅满足了幼儿对自由游戏的需求,同时也将科学教育融入其中,让幼儿在玩乐中自由发现与建构知识。

所谓“低结构活动”,就是老师提供最基本的环境设计,给孩子们提供各种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可以充分想象、自由选择,尽情探索和发现。

它的核心理念可以凝聚为一句话:“让孩子表现自己,让成人发现孩子”。

为此,芷江中路幼儿园摒弃了传统的教研方式,转向“玩研”模式,与孩子同玩共研,让幼儿在游戏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坚信幼儿通过自己的游戏会自己发现与创造意义。”郑慧萍介绍,教师们通过观察、引导和参与,帮助幼儿在玩乐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02

像科学家一样研究,

支持幼儿的“探玩”

在芷江中路幼儿园,为了支持幼儿的“探玩”,幼儿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低结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内容、自由探究过程、自主发现结果。

在设计低结构活动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探究呢?“幼儿科学教育应该蕴含人文精神,才能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郑慧萍说,孩子在探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引发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珍惜的思考。

比如,在“和小青虫一起温暖地玩”的活动,孩子们与小青虫共同度过了一个月的成长经历,观察小青虫的成长,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将小手连成桥,让小青虫爬过去,生怕它掉下去;探究小青虫在叶子上不会掉下来的原因。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放飞5号菜粉蝶,恋恋不舍和它告别。

芷江中路幼儿园鼓励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体验发现的惊喜。“逐渐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人际沟通能力、主动探索能力等关键素养,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而言不可或缺。”

比如,在停车场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走进小区里的停车场、马路边的立体停车场,发现停车场太小、车太多等问题。之后,他们动手设计制作自己的停车场。有孩子设计了摩天轮停车库,引来了大家的关注,合作探究改造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郑慧萍介绍,老师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与他们一起探究,不是将玩变得简单,而是引入适当的复杂性,以促进孩子们向高水平的有序发展。

03

打造微缩科创世界,

科技赋能孩子的“创玩”

有不少人担心,高度的智能化是否会减弱幼儿游戏中的探究活力呢?

在郑慧萍看来,面向未来,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知识化走向智能化,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拥有主动探究的能力。

芷江中路幼儿园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微缩科创世界,从动感音乐到植物绘画,从奇妙海滩到梦幻迪士尼,再到光与影机器人馆,每一个游戏场景都融合了科学与游戏、科学与生活的元素,供孩子自主选择,形成自己的一日课程

这些活动设计要充分满足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探究、创造、想象和建构。郑慧萍介绍,在创设游戏场景时,幼儿园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点,为儿童提供了多种材料、多种挑战和多种经验。

目前,芷江中路幼儿园还在积极开发新资源,努力创建玩创智库,让孩子们玩转低结构材料,让科创思维在玩耍中生根发芽。

相关阅读

· 这个堪称“史上最萌”的新书首发仪式,背后是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

· 特级校长郑惠萍:没有“玩疯”的童年,一辈子都在寻求补偿


文字:谢然

图片为视频截图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