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法学会 > 文章详情

获奖名单|“未来产业的法治保障”主题征文

转自:上海市法学会 2025-01-24 07:38:46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未来产业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治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培育未来产业意味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法治赋能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以善法良治构建服务未来产业的法治体系,以优化发展未来产业的法治环境保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必要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未来产业发展的作用,确保正当发展方向,保护市场竞争公正性,回应未来产业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调整新出现的社会利益关系,解决新的社会矛盾,持续激发积极性的创造力。
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法学理论来指导,而法治理念和原则等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未来产业的强劲引导力、推动力、支撑力、影响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为开展“人工智能+法治”行动,以法治力量布局、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打造未来产业法治创新策源高地,推动和完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匹配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制度,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创新、制度供给、制度配套和制度执行,在法治的轨道中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营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海市法学会于2024年6月7日以“未来产业的法治保障”为主题举办了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理论界与实务界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理论界与实务界有志于研究未来产业的法治保障的同仁,积极支持并贡献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成果,经初步筛选符合征文活动评奖条件的原创作品共167篇。经多名专家匿名评审,共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9篇以及优秀奖14篇。现将本次征文获奖名单公告如下:

一等奖

1.《人工智能时代空间活动商业化之规制困境与完善进路》

李文卿(厦门大学法学院)

2.《论无人驾驶航空器国际航行的国际法规则:现状、困境和完善》

李大朋、包海日(中国政法大学)

3.《“双碳”目标下我国核能产业发展:价值、风险及制度因应》

刘久(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二等奖

1.《加密数字货币洗钱的技术路径与监管因应:基于比特币研究视角》

程雪军(同济大学法学院)

2.《论商用无人船海难救助义务之界定困难及解决》

张予姝(北京大学)

3.《构建筛查无人机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大数据模型》

韩曜旭(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检察院)

4.《论人类基因编辑行为的刑法规制》

邹舜(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5.《网络生物安全的问题识别与法理回应》

王超(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

6.《应然转向与规范识别:混合法益论下患者数据的刑法保护体系完善》

张洪滔(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三等奖

1.《论人工智能开源的差序治理》

沈廖佳(东南大学法学院)

2.《自动驾驶产业化建设如何插上法治翅膀——日本的对策与启示》

张祥(同济大学)

3.《科学数据共享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协调机制》

任丹丽、周润佳(东南大学法学院)

4.《技术祛魅:元宇宙空间性侵害行为的刑法适用分析》

李明泽(山东大学法学院)

5.《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许丰娜、何萍(安徽大学法学院)

6.《未来产业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现实需求与实践进路》

戚永福、曹瑞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

7.《专利开放许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理论依据、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张玮琛(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8.《数字赋能要素式审判的算法演绎——以“One-Hot编码”演算类案思维导图为视点》

徐丹阳(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判庭)

9.《侵犯著作权罪保护法益的价值选择——基于对人工智能生成物作品属性之争的思考》

王婕琼、郑林贝(上海市青浦法院、上海政法学院)

优秀奖

1.《电子游戏规则的著作权保护:原理与路径》

吴冠达(华东政法大学)

2.《审视与构建:智慧法院视阈下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以H省L县法院近五年来信息化应用数据为研究对象》

吴冬亚、陈柏利(河南省罗山县人民法院)

3.《消费领域算法歧视的伦理反思及规制路径》

明天(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4.《城市空中交通中的飞行汽车:法规框架的现状与展望》

陈远瞩(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5.《低空飞行器涉刑事犯罪的“三个层次”》

刘清源(上海政法学院)

6.《ChatGPT赋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价值、困境与优化》

卢荣婕(东南大学法学院)

7.《养老领域情感计算的应用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余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产业保障背景下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专门办案团队的逻辑证立与发展路径》

陈磊(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天津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

9.《AIGC视域下数字创意产业版权保护的法理检视与规则解构》

聂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10.《论商法中的“人”》

刘恒晋(香港大学法学院)

11.《“硬法—软法”范式下未来产业的法治保障路径探究》

张泽中、马艺欣(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12.《低空经济产业安全监管和法治保障研究——以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为视角》

尹德郁(南昌大学法学院)

13.《低空经济时代下无人机空域事故法律规制路径探析》

许芳(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法院)

14.《人形机器人的刑事责任主体资格问题初探》

陆一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

上海市法学会
2025年1月
责任编辑:
孙建伟      郭   骏

往期精彩回顾

征文|《东方法学》“青年学者特刊”征文公告

获奖名单|“中国式现代化前沿法治问题研究”主题征文

获奖名单|“元宇宙法治”主题征文

征文|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2025年度联合征文公告

获奖名单|第三届“法研灯塔”司法大数据征文比赛

获奖名单|“部门法的数字化进路”主题征文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