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公众号执法专栏——“E图E事”栏目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本市生态环境执法(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系统开展党建引领、执法工作、队伍建设、执法大练兵等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
“杨浦区顺平路59弄对面长阳路上的工地,31号晚上施工到两点多、1号凌晨五点到六点又开始施工了,中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不施工……”“大型水泥搅拌机和挖机的声音非常刺耳,且大灯打开,晚上睡觉时灯火通明,严重影响居民休息……”“警察说这个工地有夜间施工证,有证就能‘合理扰民’了吗?希望管理部门尽快处理!……”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期间,杨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反复接到居民投诉,反映定海路街道中建壹品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严重扰民。
接投诉后,执法人员随即赴现场检查夜间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施工单位在靠近住宅区一侧是否按要求设置施工围挡,现场指导出入工地车辆禁止鸣笛、避免急刹车、大马力启动加速等,督促施工人员装卸材料时轻卸轻放、避免大声喧哗吵闹。同时,检查工地扬尘和噪声在线监测设备设置、安装、联网和数据传输情况。
通过夜间施工批后监督检查发现,虽然工地已经按要求落实夜间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但深基坑开挖、混凝土浇捣和钻孔灌注桩等夜间施工工序作业时不可避免需要用到汽车吊、履带吊、挖掘机等大型设备。由于该工地除东侧为道路和企业以外,其余三边均临近住宅,产生的噪声还是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尤其是一路之隔的高层居民住宅,受施工噪声影响更甚。
鉴于该工地噪声投诉较为集中,杨浦大队一方面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在施工扰民矛盾激烈时暂停工地夜间施工审批,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施工方寻求施工不扰民的两全解决方案。
“我们中建三局有一个‘基坑气膜’的专利技术,就是通过气膜的内外压力差形成气膜建筑,提供活动及施工作业空间,膜材采用多层材料结合构造且膜层添加有特殊的改性助剂,能对噪声传播起到吸收和隔断传播途径的作用,正常施工时,膜外场界噪声可以比膜内降低30分贝左右。”中建壹品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值得一试!中建壹品紧邻地铁12号线,深基坑开挖拖得时间越长安全隐患越大,尝试“气模”技术能够让该项目在不扰民的情况下进行夜间施工,加快施工进度。不久,一只巨型气囊就出现在工地现场,将施工基坑牢牢“裹住”,杨浦区定海路街道中建壹品项目也成为华东地区首个应用基坑气膜技术的工地。
为形成稳固的建筑空间,气膜外设置了2台变频离心风机持续充气保压,一用一备变频工作。考虑到风机设备噪声可能影响居民,执法人员指导工地合理设置风机位置,并通过安装隔声罩,最大限度减少鼓风设备噪声扰民。同时,建议基坑气膜主体颜色选用灰色,有效防止光污染。
基坑气膜的效果立竿见影。气膜形成的封闭空间可以有效阻挡灰尘、显著降低粉尘外溢,整体防尘效果达95%以上,隔绝80%的施工噪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绿色、安静的生活环境。
气膜防尘降噪措施到位后,杨浦大队急企业所急,加快恢复该工地夜间施工审批手续,后续已审批夜间施工4批次、8天。通过现场复查和投诉回访,气膜防尘降噪效果明显,后续未再收到周边居民噪声扬尘投诉。
夜间施工扰民现象日益加重,建筑工地周边居民常常通过多渠道投诉求助却只能收到“该项目已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回复,苦不堪言。杨浦大队始终秉持群众身边无小事的为民情怀,兼顾企业绿色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以施工扰民为切入点,与企业共商共讨,主动服务,推进“施工不扰民”实现双赢,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供稿:杨浦大队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