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文章详情

【体检解读】打鼾背后有何隐情,睡眠监测揭开谜底

转自:上海市同仁医院 2025-01-09 18:18:01

王大爷每晚都会出现雷鸣般打鼾声,他的妻子经常被他的打鼾声惊醒,而王大爷自己睡醒后也感到疲惫。到院就诊后,医生告知王大爷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会降低患者睡眠质量,还会危及生命健康,需积极诊治。那么鼾声分为几种类型、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打鼾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打鼾分为几种类型?


普通打鼾声

普通打鼾较常见,呈低沉轰鸣音,音量中等,常为连续性、规律性打鼾声。分析鼾声出现原因,仰卧位睡觉时,机体处于放松状态,软腭、舌头放松,阻滞呼吸道内气体流动,进而出现鼾声。但大多数状态下,普通鼾声并非预示健康问题,但会影响打鼾者睡眠质量,久而久之,可引发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波动等问题,甚至诱发心血管并发症。

间歇性打鼾声

间歇性打鼾声是潜在睡眠警报,呈不连续性、不规则性、响亮性特征,即突然沉默后,又突然性爆发鼾声。长期间歇性打鼾,可致呼吸暂停数秒或数分钟,导致正常睡眠模式被中断,进而降低机体氧供水平,增加中风、心血管病变风险。

高音调打鼾声

高音调打鼾声是隐匿性呼吸系统病变信号,呈穿透性、尖锐性特征,部分患者打鼾时像是“尖叫”,与呼吸道某位置狭窄有关,致空气流动受阻。分析呼吸道狭窄诱因,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肥胖致喉部堆积脂肪等有关,提示慢性呼吸系统病变。


打鼾有哪些危害?



心血管压力升高

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可致血管、心脏压力加剧,表现为睡醒时血压异常升高。


睡眠时呼吸暂停

机体处于健康状态下,睡眠分为非快动眼睡眠、快动眼睡眠等,而非快动眼睡眠又可分为1.2.3.4期。出现打鼾症状后,间歇性进入睡眠呼吸暂停状态,患者难以进入3.4期睡眠,即夜间睡眠以浅睡为主、无深度睡眠。表现为夜间睡觉时鼾声如雷、睡眠时间很长,但醒后仍觉没睡够,与睡眠结构紊乱有关。此外,长期缺少深度睡眠者,缺少部分生理活性物质、激素物质,可诱发代谢紊乱,致患者出现记忆力衰退、高血糖、肥胖等病症。


食管返流

气道阻塞后进入肺内气体减少,可降低胸腔压力,诱发食管返流,且返流酸水持续损伤咽部粘膜,可诱发咽灼痛、咽痒、咽干、咽异物感等病症。


打鼾如何舒缓?



改变生活方式

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可致血管、心脏压力加剧,表现为睡醒时血压异常升高。


医疗干预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机,经面罩持续输送空气流,可预防打鼾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利用下颌前置器调节下颌位置,可提升气道空间,舒缓气流阻塞;严重打鼾患者,可通过鼻腔手术、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切除阻滞气流阻滞,恢复气道畅通性。但要注意其他方案无法改善打鼾症状时,方可选用手术治疗。

最后

如果您也有打鼾的烦恼

请来同仁体检做

睡眠监测检测

便携式的睡眠监测设备可以带回家

可在第二天送回设备

由耳鼻喉科专家为您解读报告

早发现早治疗

让生活更美好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供稿:赵雅铭

审核:陈   蕾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TONGREN HOSPITA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