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集“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上海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引领,促进教育和食品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食品产业人才。
共同体将以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基地为平台,构建一套全面的各岗位人才标准化职业能力体系,“行企校研”共同制定绿色食品加工与品控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食品领域生产加工与品控人才培养标杆。
依托共同体资源,积极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及培养,形成成熟的“共同管理、共同承担、共同投入、联合培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模式,力争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提升食品类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对口率。
同时对标产业前沿,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每年聘请企业生产一线能工巧匠担任校内外兼职教师,积极选派青年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在职跟岗锻炼。多方协同,开展“多角度、广融汇”技术攻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表示,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2023年9月,上海市教委、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协同,立项建设1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1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他强调,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合作、凝聚共识,紧紧围绕都市现代食品行业发展需求,推动共同体成为人才培养的“协调器”、科研创新的“孵化器”、社会服务的“连通器”,为建设技能型社会、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金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潘恩华表示,共同体的成立对食品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搭建起一个高效的合作平台,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和上海食品科技学校4家单位为共同体的理事长单位。
共同体重点项目“双基地双中心”同时挂牌成立——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为创新实践与实习实训基地、上海海洋大学为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为技术指导与检测中心、上海食品科技学校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通红表示,光明集团旗下8家产业单位已经加入共同体,各有关单位根据共同体的章程和建设方案找准定位,积极融入其中,做好共同体要求的各项工作。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宋益善表示,上海海洋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学科优势,学校将为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等校提供师资培训等有力支撑,与光明集团、上海质检院等企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上海食品科技学校食品专业的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上海质检院食化所所长翁史昱表示,食化所将从三方面为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支持:一是培养高技能水平双师人才,二是培养并提高平台企业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三是为平台企业提供优质的检验检测服务。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校长沈春燕表示,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众多企业和行业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培养出能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始建于1985年,设有食品与安全检测、汽车与智能制造、家政与健康服务专业群,以及3个中本贯通专业点、4个中高职贯通专业点。2024年,学校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烹饪与餐饮管理中本贯通专业、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报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成功获批,并将于2025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
2024年现代食品行业人才高质量培养研讨会也在当天举行,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代表依次作主题报告,分享了各自在食品行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并围绕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展开深入讨论。
文字:曹轶姗
照片:张昭(部分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谢然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