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文章详情

【学术研究】资源科学 | 吴蒙、 周冯琦、程进、李海棠:中国区域终端能源电气化与社会公平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4-12-10 18:10:03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内容摘要

【目的】分析区域能源转型与社会公平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及关键影响因素,可以为中国区域能源公正转型和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评价方法及应对政策参考。

【方法】引入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估框架(EPSEF),综合终端能源电气化率、居民收入分配和5类能源正义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社会公平评价模型,分析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终端能源电气化与社会公平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及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研究显示:(1)2001—2020年中国区域终端能源电气化率提升呈现西部地区(+7.23%)>东部地区(+5.51%)>中部地区(+4.77%)>东北地区(-0.42%),社会公平评分变化则呈现东部地区(+3.90)>中部地区(+3.61)>西部地区(+3.10)>东北地区(+2.20);(2)“十五”至“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终端能源电气化与社会公平耦合协调发展已由低水平耦合与拮抗状态为主转入磨合状态为主,并呈现“两端窄,中间宽”的梭形结构,即中级协调和轻度失调省份较少,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省份较多;(3)2001—2020年中国区域终端能源电气化转型过程中社会参与和能源贫困两方面显著改善,劳动就业、公共健康和环境污染是面临的共性短板。

【结论】中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亟需补齐欠发达地区社会公平协同改善的短板,目前局部地区能源转型与社会公平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性或“区域化”失调,可能与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滞后、电力市场消纳能力有限、资源型城市收缩、能源发展环境溢出效应等因素有关。国家政策干预对提升区域电能普遍服务发挥显著促进作用,未来仍需进一步拓展并强化劳动就业、公共健康、环境污染等能源正义关键因素的协同改善。

关键词

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社会公平;终端能源电气化;可再生能源;中国

来源

《资源科学》2024年第9期

作者及单位

吴   蒙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程   进,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李海棠,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来源:《资源科学》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