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健康上海12320 > 文章详情

血压监测很重要!居家如何测量血压?丨ASK专家

转自:健康上海12320 2024-10-10 15:12:50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亡原因,占全部死因的近50%。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研究显示,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有关。

今年10月8日至14日是第30届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周,在宣传周期间,全市各区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促进市民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科学认识,倡导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推动实现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知晓自己的血压

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等重要文件。

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每个人都应加强自我体重管理意识,提升科学体重管理技能,同时重视血压日常监测,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慢性病管理良好局面。

知晓自己的血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基础,无论有无高血压,均需定期监测血压。

具有下面1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易患人群,应至少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最好每月测量1次血压:

➡收缩压介于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介于85~89毫米汞柱;

➡超重或肥胖(BMI≥24);

➡高血压家族史(一级亲属);

➡年龄≥55岁;

➡长期的过量饮酒史(每次饮白酒量≥100毫升且每周饮酒≥4次);

➡长期高盐膳食。

高血压患者更应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建议初期或治疗不稳定期患者在就诊前连续监测5~7天,早晚各1次;稳定后遵医嘱调整测压频率,至少每周1天,早晚各1次。早上在起床后1小时内测量,晚上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血压需要量得准

1.居家测量,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水银柱血压计的使用方法较复杂,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也不推荐使用腕式、手指式电子血压计,测量精准度更差。

2.选择血压较高的一侧手臂作为常测手臂

一般来说,每个人左手和右手的血压不完全一样。首次测量血压时,左手和右手的血压都需要测量,之后测量时选择读数较高的一侧手臂就可以。

3.选择合适的袖带

袖带气囊应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常规袖带长22~26厘米,宽12厘米,上臂臂围大者(>32厘米)应换用大规格袖带,而臂围小者(<17厘米)应用小规格袖带。过胖或过瘦的人要特别注意袖带大小,如果太松会导致测量偏高,而太紧则会导致结果偏低。

4.每次量血压应测量2-3次取平均值

因为测量前未充分休息,大部分人第一次血压测量的结果都会偏高。按照规范的测量流程,测量血压时应连续测两次,间隔1-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如果两次结果差异>10毫米汞柱,则应测量第3次,然后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

为让全社会更多了解高血压病预防、治疗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上海市卫生健康公益咨询服务中心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所王彦副研究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王玉恒副主任医师,于10月10日下午通过在线访谈及电话咨询方式为市民提供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咨询和指导

王彦 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所

王玉恒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

时间:10月10日 13:30-14:30

地址:请点击健康生活,理想血压链接进入提问页面,加入您想了解的问题,届时将由专家为您解答。

微访谈:@健康上海12320微访谈(新浪微博)

专家坐堂:14:30-15:00,欢迎拨打12320咨询。

更多阅读

老年性聋的预防与诊治丨ASK专家

牵手幸福人生,孕育健康宝宝!婚前你需要了解哪些?丨ASK专家

献血?献血浆?它们有什么区别丨ASK专家

封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