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透视东瀛|日本接近“特大地震”周期点,为何“预警期”只有一周

转自:大众新闻 2024-08-14 11:36:58

日本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当天晚些时候发布提示信息,首次警告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呼吁民众未来一周左右提高警惕、做好防备。受此影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紧急取消出国访问的计划。岸田表示,作为国家危机管理的最高官员,他将在日本国内停留至少一周左右。

8月13日上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一)进入官邸。

发生大地震可能性提高

根据日本媒体的说法,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至九州、冲绳一线将遭遇强震和海啸。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预计可能超过32万,损毁房屋至少238万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日表示,他已经取消了原定的中亚之行。岸田原计划于8月9日至11日率领一个包括约50名日企代表在内的代表团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并出席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日本与中亚五国领导人峰会。岸田取消外访后表示,“作为对危机管理负有最高责任的首相,我决定至少在日本停留一周。”

根据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提示信息,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有29个被列为可能受大地震影响的地区,其中包括东京。按照相关要求,日本太平洋沿岸部分地区9日起开设避难点,并要求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日本媒体12日报道称,高知县、和歌山县和爱知县等地已累计开设至少139处避难所。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防备大地震,日本民众9日开始前往超市大量购买饮用水、方便面、卫生纸等生活用品,部分超市出现断货。不少超市呼吁民众不要过分囤积物资,以便更多人能买到商品。

8日宫崎县近海发生强震后,日本政府相关专家举行会议,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南海海槽特大地震进行评估,认为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预想震源区域及周边区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提高”。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平田直8日说:“在本来就随时都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方,(目前)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至平时的数倍。”

日本气象厅及地震专家的评估认为,未来一周从静冈县到南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有发生巨大地震的风险”,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为数百分之一左右,风险比平时提高。

8日晚,南海海槽地震评估讨论会会长平田直(左)在日本气象厅召开记者会。

预期发生时间越来越近

预警中提到的南海海槽位于日本东部太平洋近岸海域的板块聚合处边缘,是一个巨大的断层带,被称为“南海巨型逆冲断层”。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与海啸是由于大陆板块无法承受海洋板块向下运动而上弹引起的。日本政府于2014年将上述地区指定为“防灾对策推进地区”,从2017年11月开始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警制度,2019年确定现行标准,此次大地震预警是相关制度确立以来首次发布。

南海海槽最近发生的强震是1946年8.0级“昭和南海地震”和1944年7.9级“昭和东海地震”。根据以往经验,该区域每隔10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目前距离上一次强震已有大约80年,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下一次强震即将到来的担忧逐渐增加。今年2月,日本气象厅曾发布评估数据,认为南海海槽在未来10年内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在30%左右,未来30年内的发生概率在70%到80%之间,未来50年内的发生概率为90%甚至更高。

另外,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的范围也不一定。以往有过在大范围同时发生的情况,也有在时间上错开发生的先例。1707年“宝永地震”在静冈县近海至四国近海大范围同时发生;1854年则是首先在海槽东侧发生“安政东海地震”,约32小时后在海槽西侧发生“安政南海地震”。

日本气象厅表示,将持续关注和评估相关数据。日本气象厅和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机构在东海、近畿、四国地区的南海海槽沿线共设置了39个观测点。据称,这些设备精度很高,能检测到在装满水的25米游泳池中放入直径1厘米的玻璃球时产生的细微体积变化。

日本气象厅12日说,截至当天中午,尚未监测到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假设震源区域有异常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动,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一区域相关动向,呼吁民众按政府部门提示采取防灾措施。

图为8日强震中鹿儿岛县志布志市的崩塌现场。

一旦发生将损失惨重

日本内阁府2013年3月发表的一份预测报告称,日本一旦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将遭受多达220万亿日元经济损失。该预测报告称,220万亿日元是日本国家预算的2倍还多,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10万亿日元和2011年“3·11”大地震的17万亿日元损失,对日本经济将是一个致命打击。同时,经测算,日本列岛关东地区以西的40个都府县的约950万人将成为灾民。

该报告还推算了具体的经济损失数据:最坏的情况下,40个都府县的建筑物和工厂将产生总计169兆5千亿日元的损失。其中,爱知县30兆7千亿日元、大阪24兆亿日元,将遭受30米高海啸袭击的静冈县和高知县分别有19兆9千亿日元、10兆6千亿日元的经济损失,拥有众多旅游景点的宫崎县也会产生4兆8千亿日元左右的损失。

此外,大地震后一年间由于无法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将达44兆7千亿日元,由于交通瘫痪造成的损失也将有6兆1千亿日元,这还是在未考虑火山喷发等灾难的情况下。

另据专家预测,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后,可能引发最大34米高的海啸,波及范围是2011年“3·11”大地震引发海啸的1.8倍,至少造成32万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七成左右。但媒体报道称,若70%的居民在10分钟内采取避难措施,同时海啸避难大楼也发挥最大功用的情况下,死亡人数会减少两成左右。

大地震发生后一周,预计将有500万人到避难所。地震产生的废弃物将是2011年“3·11”大地震的约12倍。与此同时,全日本还将有6650万人断水、2710户停电,高知县和宫崎县的机场有一半以上浸没在海啸中。

图为关闭入口并禁止游泳的和歌山县白滨町“白良滨”。

15日结束大地震“预警”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曾在2018年6月26日发布了“全国地震预测地图”,该地图显示日本全国各地30年内发生震度为“6弱”以上地震的概率。如果发生震度“6弱”的地震,很多没有采取抗震改造的木结构房屋将倒塌。地图显示大城市圈的地震风险升高,东京都市圈、本州岛中部至四国地区的太平洋一侧、近畿地区(日本本州中西部)等地的概率较高。

日本政府每年公布一次“全国地震预测地图”,根据过去的地震记录等信息,评估全国各地遭遇地震的概率。在公布的地图中,在县政府所在地中,概率最高的地点是千叶县千叶市,达到85%;其后是神奈川县横滨市82%,茨城县水户市81%,高知县高知市75%,德岛县德岛市73%,静冈县静冈市70%。

在东京都市圈(东京都、千叶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关西都市圈(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奈良县)和名古屋都市圈(爱知县、岐阜县、三重县)三大城市圈中,东京为48%,名古屋为46%,大阪为56%。

此次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警发布后,所覆盖区域的不少旅游胜地的酒店遭遇“退订潮”。据报道,和歌山县白滨町著名的白色沙滩已经关闭,烟花活动也已取消,该县一家酒店350笔订单被取消。高知县一家旅馆在相关部门发布警告后,大约450名客人取消了预订。据报道,如果一周之内没有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日本气象厅会在15日宣布结束此次避难提醒。

为什么应对“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预警监测设定周期为一周呢?曾在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上参与“临时情报制度”设计的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福和伸夫表示,“主要是考虑到避难超过一周会导致身体不适或难以维持社会活动。”日本气象厅地震海啸监测科科长束田进也表示:“这不是自然科学的估计,而是社会层面的承受限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记者 赵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