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家庭的冲突
是很多职场人面临的困境…
如何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上海市总工会去年
向全市发起——
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倡议!
打造“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
不仅可以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同时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
为此,
各级工会和工会女职工组织
一直在努力!
时值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期间,
8月6日,市总工会举办
创美好职场,建幸福之家
——推进“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主题活动,
展现了全市各级工会
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创新实践。
市总工会推动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联合市人社、市妇联开展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专项检查,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
市总工会推动保障男女职工生育假期后返回原岗位或者工资相同的岗位的权利,为生育女职工给提供产后返岗“再培训”,助其尽快适应岗位新要求。
市总工会——
■创设“四季恋歌”实事项目,为单身青年职工提供婚恋交友服务,今年3月份再次升级“会缘”线上交友平台,互动交流更丰富更精彩。
■推出“幸福奶爸 快乐宝妈”上海职工生育支持活动新一季直播课程,帮助新手父母科学育儿,营造责任共担的家庭文化。
■加快“爱心妈咪小屋”建设,全市8000余家爱心妈咪小屋,帮助职场备孕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安然度过特殊阶段,2024年又新增84家五星级爱心妈咪小屋,186家四星级爱心妈咪小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市总推出“职工亲子工作室”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企业托育园,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托育服务,3家单位获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称号。
工会及工会女职工组织推动用人单位根据职工需求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设置错峰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等弹性工作方式,帮助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
今年,市总女工委打造女职工“悦健康”品牌,开展女职工心理健康调研,会同市医务工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肿瘤防治、生育孕育、心理关爱等系列健康科普课程。
首次引进移动“两病筛查”服务,将移动体检车开到新就业形态女职工集中的园区、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送检上门、现场筛查,减少了女职工预约、路途、排队时间,深受女职工欢迎。
接下来要怎么做?
一起来解锁!
推动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深化女职工暖心关爱行动,全市工会女职工组织要——
依托工会数智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按照全总工会服务阵地数智化建设的要求,开展数据采集和阵地上图,逐级加强管理员、运营员、采集员培训指导,在8月底前,按时、准确完成第一批爱心妈咪小屋数据采集和阵地上图工作。
■上海工会网上工作平台“爱心妈咪小屋”模块进行了优化,各级工会借梳理平台信息的机会,全面摸清本区域、本系统妈咪小屋底数和实际使用情况,把这一历经十年并深受女职工欢迎的品牌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
优化工会品牌化服务,精准满足职工所需。
■多渠道宣传“会缘”线上交友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多层级举办“四季恋歌”职工交友活动。
■多形式持续开展“幸福奶爸 快乐宝妈”生育支持系列活动。
■多元化拓展托育托管服务模式,鼓励职工需求集中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放心托、专业托”。
推进工会创造性实践,充分发挥“娘家人”作用。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职工对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理解认同,并融入企业治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中,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要发挥基层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作用,通过协商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确保女职工生育返岗后就业岗位、职业发展及薪资待遇等得到保障。
■要开展职工家庭责任承担状况、困难需求的调查分析,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采取错峰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等柔性管理制度。
市总工会将继续发挥
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当好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的
倡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推动更多用人单位制定
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
帮助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
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本期编辑:王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