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副院长霍宏伟讲述了昭陵两骏望长安——追寻国宝流失的故事,并进行了《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新书分享会。
“我在国外看到那么多中国文物,没法把它们带回来。我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笔对这些文物进行记录研究,写成书,告诉国人。我想终有一天,这些国宝会重新回到中国。”霍宏伟说。
在上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战乱频仍,政局不稳,文物盗掘、盗卖活动猖獗,很多国宝漂流异乡。如今,这些流失的国宝静静躺在国外知名博物馆中,在展示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成为文明遭受浩劫的重要证据。《望长安》从追溯丢失经过、复原原始保存信息、考证人物身份、还原古物用途、研究时代风貌等各个角度,讲述了流失文物的故事。
霍宏伟向记者讲述了他追溯昭陵两骏流失海外的过程。唐太宗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石刻名作,取材自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故事,目前昭陵六骏石刻真品中的“四骏”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两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昭陵两骏是如何流失海外的?霍宏伟花一年时间,研究了昭陵两骏从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九嵕山被移到明清碑座基石上,后又移到西安、北京、纽约,最终出现在宾大博物馆展厅的整个过程。
“我们考古学者要做的就是做一些技术型工作,把这些文物当时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流失到海外的证据链弄完整。研究清楚了以后,法律学者再通过我们前期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追索,通过法律手段让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霍宏伟认为,在流失文物追索方面,中国做了大量努力,也已有一些成果。但要让流失海外的上千万件文物回顾故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