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作为当时世界第四大城市、亚洲金融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如何接管好、治理好这座城市,对新生的人民政府来说是一大挑战。
5月上旬,邓小平在给毛泽东《关于渡江情况的报告》中写道:“当前最复杂的问题是金融,估计伪金圆券问题已不严重,人民币之发行尚属顺利,筹码暂时勉强够用。今后主要是对付银元(已有专门指示)和反对敌人、奸商投机捣乱的斗争。”当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仍有大量投机奸商伺机而动,更有人扬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保卫战就此打响。
发布“金字第一号”布告
全面收兑金圆券
自1948年8月起,国民党政府为替代崩溃的法币,强制推行金圆券,但由于超发、滥发又造成通货膨胀,很快金圆券形同废纸,致使民众对纸币失去信心,银元遂成为当时市场上的主要货币。为此,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上海市管理银元买卖暂行办法》,对银元买卖作出相关规定,但黑市交易依然猖獗。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见招拆招。在接管上海后的第二天,即5月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军管会”)就发布了“金字第一号”布告《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伪金圆券的规定》,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之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并规定从5月30日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以1元人民币兑10万元金圆券的比价负责回收,6月5日起严禁金圆券在市场上流通。
当时,在上海流通的金圆券超过40万亿元之多。在此情况下,市军管会迅速接管了原中央印制厂上海分厂,改名为上海印制一厂,利用原来的印钞设备,以人民币为钞版,开足马力日夜印制。
在随后的数天里,上海街头呈现出一派“奇观”:人们推着小车、挑着麻袋将金圆券拿去兑换人民币。全市各银行钱庄收兑的金圆券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人民银行,堆满库房、大厅、走廊。仅7天时间,就收兑金圆券近36万亿元。至此,上海市面上已基本看不到金圆券的踪影。
银元暴涨引风波
市委施策稳物价
正如邓小平所预计,金圆券并不是人民币的对手,银元才是。
由于国民党长期利用发行纸币聚敛钱财,致使民众普遍对纸币失去信任。所以,人们便将刚兑换的人民币又迅速转手换成了银元。投机奸商趁此机会操纵起金银和外币的买卖,一时间,上海的各大马路上到处都是银元贩子(当地人称之为“银牛”)的身影,大街小巷“叮叮当当”的银元碰撞声和银牛们“大头小头,买进卖出”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在6月初的几天中,银元暴涨:最初1块银元可兑换100元人民币,到6月3日突然涨至720元,4日直接涨至1100元,7日又涨至1800元,到了8日已经涨至2000元。银元暴涨的同时也带动了物价的飞涨,短短数天内物价总指数就提高了几倍。人民币一时根本无法成为流通货币。
为稳定物价,压制银元风波,上海市委紧急从其他地区征调银元投向上海市场,期望用数量来弥平银元上涨的压力。但其6月5日抛出的10万枚银元如同泥牛入海,银元价格持续上涨。很快,社会上谣言四起:“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因此,经济战线上的这场特殊的战役,我们也必须打赢。
“银元之战”胜利
稳定金融秩序
6月7日晚上,中共华东局召开会议,决定采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务必将银元贩子一网打尽。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这一决定,毛泽东表示赞同。
经过缜密侦查,发现位于汉口路422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是投机分子们聚集的窝点。这幢大楼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楼内装有上千部内线自动电话与对外专用直线电话,每天有上千人聚集在这里兑换银元。
10日上午10时,上海证券大楼内人声鼎沸,交易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投机奸商连连出手,哄抬价格,致使行情扶摇直上。他们虽然注意到大厅里多了一些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但并未警觉。突然,10辆军用卡车疾驰而至,一个营的战士从车上迅速跳下,兵分5路将证券大楼团团围住。与此同时,营业大厅里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也都立即掏出手枪,飞奔到预定位置控制人员出入。
原来,这些年轻人都是市军管会派出的便衣警察。他们当即向楼内所有人宣告:停止买卖,不准随便外出和打电话,并说明了此次行动的主要目是逮捕违法贩卖银元、破坏金融秩序的投机者。随后,行动组对大楼内的人员逐层登记与审查。登记时,每个人的财物都经本人当面点清,签字封包,然后排队逐一进行说明情况。经审查,对情节较轻的300余人当场释放,发还财物;对违法贩卖银元、破坏金融秩序的238名投机者进行扣押,并收缴银元数万枚。据统计,当天在证券大楼进行非法交易者达千余人,交易的货物主要有银元、铜元、黄金和美钞。
194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颁布的《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
同日,华东军区司令部颁布《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严禁用金银计价、流通与私相买卖,市民有储存者,须向国家银行按牌价兑换人民币。
1949年6月20日,《新民主妇女》创刊号上刊登的《协助政府消灭银元投机商人》一文(上海市档案馆藏)
在采取政治手段的同时,舆论宣传也同步展开。6月11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标题为《检查投机中枢证券大楼,投机奸徒大批落网,军管会对取缔银元采严厉措施,昨日银元价格已下跌七八百元》的消息;11日、12日,由2万余名工人、学生和解放军组成的宣传队打着“反对银元投机,保障人民生活”等标语,举行盛大游行活动;20日,《新民主妇女》创刊号上刊登《协助政府消灭银元投机商人》等文章。由于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和宣传攻势三管齐下,逐渐建立起了市民对人民币的信任。
查封证券大楼,等于端掉了银元投机奸商的窝点,场外的银牛也树倒猢狲散。随着银元价格逐渐下跌,大米等价格也随之回落,人民币很快成为上海的主导货币。“银元之战”的全面胜利,不仅稳定了上海的金融秩序,安定了民心,也为中国共产党接管大城市和调控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撰稿:董婷婷
校对:王礼荣
编辑:陈 皓
版式:施 雨
好文
推荐
向毛泽东同志学调查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诞生始末
回眸上海调研:80多万上海人当年这样摘掉文盲帽子
回眸上海调研:西医是一条路,中医是一条路,中西医结合也是一条路
回眸上海调研:十年间从2.7%到80.47%,上海这样闯出桑塔纳国产化之路
回眸上海调研:小小“菜篮子”里装着大民生,守护“菜篮子”就是守民心
扫码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