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书香上海 > 文章详情

活动·预告 | 广富林文化中的“北来”与马桥文化中的“南源”

转自:书香上海 2024-05-23 13:53:48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4000年前,上海就有了第一批移民?

1999年12月,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现场,一个灰坑里发掘出一个盛食物的夹砂灰陶鼎,一个装水用的夹砂灰陶鬶(音同归),其形制、凸弦纹都不是本地器物特征,明显是来自北方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系统遗物。随着考古逐渐深入,2006年“广富林文化”被命名,填补了上海地区从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的空缺。距今4100年至3900年的上海,有显著的中原文化痕迹。而到了青铜时代的3900年至3200左右的马桥文化时期,南方文化的风格又强势地冲击着上海本土文化。

5月25日下午,文汇讲堂169期“上海6000年(全称为上海文明探源工程: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进入第二讲,主题为《广富林文化中的北来与马桥文化中的南源》,这是第一讲的延续。

4月27日第一讲《最初的“上海”》里探讨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承继关系,5月12日的配套研学——“寻上海之源:青浦海派考古一日游”再次强化了上海6000年的源头,和史前一体化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作为“满天星斗”之一的璀璨贡献。


5月12日文汇报第9和第12版,报道了第一期讲座内容


第二讲中,距今5300年至4300年的良渚文明之后的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中,考古专家们将以实证讲述先民们怎样与自然协同发展、南北如何交融并在地化创新,最终如何融入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嘉宾简介


169-2期讲堂的主讲嘉宾为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黄翔,他是广富林遗址项目的执行领队;对话嘉宾是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峻,她将视野扩展到4000年前古国形成阶段的中华多元一体进程。点评嘉宾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考古大众传播。他将从上海6000年历史的高峰、低谷脉络论述广富林和马桥这1000年时段的地位,对现当代的辐射作用。


 黄翔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长期从事上海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聚落考古。作为考古项目负责人,主持上海金山坟遗址、柘林遗址等多项考古发掘项目,任广富林遗址考古项目执行领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上海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及多学科合作研究报告》成员,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成员。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项目成员。



曹峻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东南地区先秦考古、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长期从事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考古与上古历史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课题各1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在《考古》、《东南文化》、《南方文物》及其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项遗址发掘与资料整理工作,出版、发表考古报告或简报多篇。



高蒙河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主持三峡等多地考古发掘、倡行历史文化遗产社会公众传播。出版《长江下游考古地理》《铜器与中国文化》《考古真好》等图书,参与策划央视《中国考古大会》《中国国宝大会》等综艺节目,策展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和浙江良渚博物院、央视“何以文明”等展览。


活动信息


【报名方式】


现场报名二维码

报名时间为5月19日至5月21日,以电话确认为准


直播二维码,可线上提问



【讲座详情】


时间:2024年5月25日周六下午14:00-17:00

地点:威海路755号上海报业大厦43楼融媒创新空间 (地铁2、13、12线南京西路站,公交49路威海路站)

直播:央视频、文汇报视频号、喜马拉雅(均可预约)


主办: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协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

系列名称:上海文明探源: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

第二期169-2:

《广富林文化中的北来

与马桥文化中的南源》


要点先睹:
1.4000年前,中原先民南下长江下游是孤例吗?
2.3000年前,马桥文化如何从制陶到制原始瓷?
3.上海海纳百川文化基因为何缘起于这1000年?


主讲:黄翔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

对话:曹峻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点评:高蒙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主持:李洁 (文汇报首席编辑)


【本期讲座提问奖】

1.《“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实证中国之 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集》上海博物馆 上海书画出版社 323元 1本 由上海博物馆赞助

2.《考古真好》2本 高蒙河著

3.崧泽遗址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专制马克杯 1份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赞助

4.崧泽遗址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专制明信片一套6张 (线上提问2名)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赞助





提问奖品图,线上也可获得

【讲座报名及入场须知】

1.本系列现场为类演播室,容纳人数有限,请有意愿者从速报名,并确认当天能准时出席。

新听友请加文汇讲堂工作微信号“讲堂君”wenhuijt123。两天后将建群沟通具体事宜。

2.因软件无法立刻升级,扫码显示“报名成功”者,需得到讲堂方确认后方有效。敬请谅解。

3.讲座中将宣布上海博物馆东馆相关上海考古展参观研学事项,首批名额为20人,七月某个周末实施,额满为止。研学需电话确认方有效。内容见后。

4.如果报名后无法参加讲座,请通过报名系统并于规定日期前取消报名,若累计3次未取消且未出席,将予以提醒并不再推送活动通知,若累计5次将进入诚信黑名单无法进行报名。

5.欢迎大家关注文汇App【讲堂】频道,及时获得更多文汇讲堂相关信息。嘉宾演讲内容经编辑后将在文汇App上刊发,随后在文汇报上整版刊登。部分内容会制成短视频,发布在文汇报微信公众号的视频号上。上海博物馆微信、方志上海微信也将分享报名与报道内容。


【研学之二:广富林遗址公园】

因广富林遗址公园有成熟运营体系,本项目推荐听友自行前往,不再组织。

【研学之三:上海博物馆东馆有关上海考古展研学】

1.本次研学首批学员名额为20人,研学时间初定为七月上旬的周末。由讲堂带队,配有专业讲解。

2.参加对象必须参与第二次讲座的现场或线上,线上参与者请提供初始截屏和结尾截屏。

2.报名方式为5月25日17:00开始(提前无效),发送“研学之三+姓名+职业+手机”给讲堂君(wenhuijt123),当晚有效,先到先得,以电话确认为准,额满为止。

3.6月15日讲座后,将启动第二批20个名额的报名,参观时间为七月中旬的周末。


END



资料:文汇报

作者:李念

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