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由交大社策划编辑的《人本教育百例》一书正式出版,本书遴选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杨邦俊于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执教的一百个人本教育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而且利用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用诗、词、文、赋、书法、影视等形式定格下来,用作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和做人教育。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个故事后又借由“清河子言”加按语,揭示语文学习和做人教育的价值,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适用性。
《人本教育百例》
杨邦俊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读到本书,在第一时间给予很高的评价。
对现代语文的继承和发展
叶圣陶、吕叔湘、刘国正等老一辈教育家开创的现代语文教学,非常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杨邦俊的人本教育,深得这些前辈学术思想的哺育。
著名语文教育家。早在2012年杨邦俊的《语文人本教育》出版之际,他就曾为该书题词:
当代语文教育家。这次《人本教育百例》出版,他在全书序言中写道: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就指明了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教育不能“限于书本以内”,“趣味的生活里,才可以找到一切的源泉”。语文教育要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国文科的教材,将成非常大的范围,环绕于学童四周的,无不可为国文教材”。
刘国正先生继承并发展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个思想,在理论上深入阐发,在实践上积极推行。他的语文教育观的精髓,就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地进行语文教育。
杨邦俊老师的观点,与语文教育界前辈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也可以说,是邦俊老师丰富了他们的思想。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时说,关键在一个“活”字。刘国正先生也说:“这个‘活’字十分重要。也许可以说是搞好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怎样才能做到“活”呢?国正先生提倡五个结合: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结合起来;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求知欲结合起来;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结合起来;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兴奋点结合起来;为了实现上述四个结合,还要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这样的结合,不仅能叩响学生的心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学到活的语文,养成活的语文运用能力,丰富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可以说,邦俊老师不仅丰富了前辈的这些思想,而且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获得重大成果。
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示范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语文学习》主编。长期以来对杨邦俊的人本教学研究和实践给予很多鼓励。
在近年语文人的艰辛求索中,邦俊老师无疑是独具特色的,他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又把学生引入世界,大大拓展了语文教育的边界,打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深化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邦俊老师知行合一,数十年来践行自己的理念,使一批又一批学生爱上语文、爱上生活,善莫大焉!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北京市西城区中语会理事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语室前主任
《人本教育百例》,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教学范例,邦俊老师的成功更是给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多启示。
从教四十年,他真正做到了八个字——勤读、勤思、勤写、勤用。
四十年来,他无一天不读书。从“四书”“五经”到“二十五史”、诸子集成等,凡是经典,无所不读,务求穷尽。有了这种勤学做基础,实践人本教育,自然得心应手,能够信手拈来。
凡读必有思,他思前人的经验怎样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如读完《史记·孔子世家》。就动脑思考:怎样利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精选“六个片段”,做临时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研讨。选文精粹,内涵丰富。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
邦俊老师勤写善写是出了名的。从《打开语文教学之门: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到《统编教材使用中应警惕的肤浅化现象》,凡130余篇,再加上《语文人本教育》《人本教育百例》,足以证明邦俊老师勤写善写矣!
教学之本,在于活用。《人本教育百例》就是教师勤用、活用的缩影和智慧的结晶。例如,学生丢弃一个食品包装袋也被他出神入化地“勤用”。一是发现问题:乱丢垃圾;二是写短文:让学生接受教育,学习文言语用;三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换食品包装袋,解决问题何其巧妙:训练写作。可谓一箭三雕,炉火纯青。育人不离语文,语文不离育人。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从语文教学升纬到文学教育是杨邦俊老师多年人本教学实践的价值追寻。在杨老师的教学场域,目之所及皆是指向生命成长的教育元素,并以自己深厚的诗文功底,助力学生输入(阅读)与输出(写作)的自由切换,直抵美的体验与美的创生境界。也证明了:语文教师只有与文学同行,与文学同在,才能达成师生生命的成长之美。
对教育叙事的丰富和创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前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前任院长,博士生导师
杨邦俊老师的这本《人本教育百例》,不是一般的教学案例,也不是普通的课堂实录,而是作者独创的一种新颖别致的语文学科教育的综合性文本新样态。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奇妙的教育叙事新文本。
这些案例蕴含作者的匠心,折射教育的意蕴,突显师生的智慧,闪烁育人的光华。可以说,每个案例都所言不虚,开卷有益,既有成色,亦有分量。从这一个个的案例,看得出作者真挚的师道仁心、炽热的大爱情怀、敦厚的国学功底、精妙的育人技艺。所有这一切,只有对文本的逐一精读细研,方可体会得来。见仁见智,读者诸君自有公论。
全国高语会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教授
《百例》(即《人本教育百例》)不同于寻常教例,也不同于一般论著。作为人本教育的实例,学术含量特别丰富;作为教育理念的载体,艺术形式格外生动。著者国文底蕴深厚,教学方法先进,既有理论素养,又富实践经验,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难以企及的境界!
引发众多教育专家、著名校长和特级教师的共鸣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教科院中语室主任
杨邦俊老师的语文人本教育实践证明:将生活中的所有“相遇”,视为“遇见”的语文,语文教师就有了大胸怀,高境界;将“遇见”的语文,以“相遇”的生活来真实地呈现,语文学习就有了真本色、好滋味。
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人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其意绝非仅囿于分数。语文是生活的学科,和学生的人文情怀、品格建构紧密相关。杨邦俊老师具有语文名师的品味修养,以塑人为根本使命,颇有建树——这本《人文教育百例》便是他丰富实践的一角。笔墨书香,用心阅读,定然受益良多。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雄安校区书记、执行校长
喜读杨邦俊老师的《人本教育百例》,心中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热浪,久久不能平静。百例百法,从中读到杨老师教育学生格物致知的方法。品味书籍,惊喜地发现阳人思想蕴涵其中,因势利导,从中品到生活即教育,真乃春风化雨,润泽心田。揣摩书中文字,古为今用,从中触摸到一个人本教育者高洁的脊梁,杨老师为大千学子构筑成长的阶梯,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托起心中的太阳。
武汉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博士
邦俊老师的《人本教育百例》用朴实的教育叙事和案例呈现,生动活泼地展示了人本语文实践。在语文教育本体性失位与评价失语的当下,不失为一泓清溪,具有匡时扶正的作用。
惠及众多青少年学生和广大读者
安徽少儿出版社编审,资深媒体人,诗人
读《人本教育百例》,感慨颇多。在平凡的生活中,凡人所见乃琐事,而邦俊老师所见乃教育,乃语文。他所举的每一个例子,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事情,但经过杨老师的点拨,却仿佛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
读着杨老师的文章,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世界。他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语文的魅力。
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必为广大的读者(不唯中小学生)所喜爱,读后,读者必然也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冲动,渴望像杨老师一样,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激发了我们对写作的热爱和对语文的向往。
《三峡日报》前编委,高级编辑,知名媒体人
《人本教育百例》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奇书:读之,如饮甘醇;品之,韵味悠长!这样的语文学了之后,即使一个社会人士也能终身受用!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葛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