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日报 > 文章详情

微短剧观察|影视“正规军”转战微短剧,火映佳如何闯关

转自:大众日报 2024-04-29 14:06:37

当下的影视产业浪潮中,微短剧已然矗立在潮头。从最初的低成本、高回报,到如今的专业化、精品化,微短剧市场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也让传统影视人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探访微短剧剧组,以一家参与微短剧全产业链的公司为样本,观察传统影视制作公司转战微短剧的转型路径。听杭州火映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映佳”)董事长陈宇、总经理吴倩倩与记者一起分享在微短剧赛道的探索与经验。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为什么会从传统影视业制作转型到微短剧创作领域?

吴倩倩:曾经我们认为微短剧这一新兴的内容形式可能缺乏质量,难以传达出深厚的艺术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发现,微短剧凭借其快节奏和精炼的叙事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近几年,传统影视行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连坚持都尤为困难。而微短剧却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受到了市场与观众的青睐。面对这一大势,我们决定投身于微短剧领域,成立专门公司专注于微短剧制作。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目前公司是专门负责拍摄制作,还是更深层次参与到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当中呢?

吴倩倩:最初我们与拥有剧本版权的平台进行深入合作,负责拍摄与后期制作。随着对微短剧行业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我们决定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参与微短剧产业的各个环节,因此成立了杭州火映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旗下划分为多个板块,包括精品短剧制作、分发团队、演员经纪等,形成了微短剧制作完整的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努力搭建自己的平台,不仅提供微短剧的观看服务,还涉及版权买卖交易等方面。如此,我们就能够将微短剧产业的各个方面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高效的产业链。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作为过去专攻电影电视剧的“正规军”,有何优势与劣势?

吴倩倩:总体来看,传统制作公司入局微短剧有利有弊。传统影视行业更强调作品艺术性,而微短剧是一个信息转变成画面的过程,呈现出快节奏、信息流的特性:前面吸引你,中间留住你,最后下个钩子让你继续看。

对于初次接触微短剧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微短剧节奏过于紧凑,缺乏传统影视作品中那种沉淀、过程和酝酿的感觉,导致我们最初制作的片子也缺乏吸引力。但我们的优势是创作作品的高品质,画面美观和精良制作是我们擅长的。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能否适应微短剧的创作与运营?

吴倩倩:早期的微短剧可能以低成本拍摄,甚至由内部人员自行操作、使用手机拍摄,并有工作人员参演。但如今,微短剧制作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剧组人数增加,摄像机位增多,灯光设备齐全,对演员的专业标准和台词表现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也能够轻松应对这些变化。

因此,在涉足微短剧领域时,我们瞄准的是精品短剧,这与广电总局引导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因为那些粗制滥造、缺乏专业性的团队终将被淘汰出局。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为什么会想搭建一个自己的平台?

吴倩倩:打造私域是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因为打造私域能够将客户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可实现在自己的平台推广自家的产品,还能实现更广泛的价值裂变。微短剧领域内更是如此。

目前,微短剧制作公司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平台拥有网络视听许可证这一播出资质,因此平台也掌握着对微短剧剧本评级与作品宣传发行的话语权。相比之下,微短剧制作方在作品播出方面比较被动。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自己的平台播出我们的作品吸引观众来看,并做好客户沉淀工作。同时,也能通过私域内的合作吸引其他产业的介入,实现多方共赢。与其他平台相比,我们能给出制作方较高的分账比例。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当下,大众认为“以小搏大”的微短剧成为了暴富神话。当下的分账模式对制作公司合理吗?

陈宇:作为一家传统影视制作出身的公司,我们深知制作公司的利益与优质内容的创作息息相关。如果制作公司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他们可能会选择降低成本,产出劣质作品。只有当制作公司盈利,才有动力投入更多资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如此才能不断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精品微短剧的制作不得不面临成本上涨的问题,但这与过去微短剧成本低、回本快的盈利路径不尽相同,如何平衡创作精品与盈利之间的关系呢?

吴倩倩: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已经蔚为可观。据统计,抖音每日活跃用户中,有约5亿人观看微短剧,即使以最低充值标准计算,其市场规模就极为庞大。并且,随着广电总局设立新标准,能够上线并获得曝光的微短剧作品数量又打了对折,没有承制能力或者作品不好就会被排除在外。因此,我们认为,依托精品短剧吸引观众眼球是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制作微短剧的初衷,不可否认是追求经济回报。从部门到平台,从制作团队到投资人,盈利是共同的追求。因此,我们的整体预算仍然遵循行业内的标准。在平衡精品创作与盈利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剧本筛选进行初步的质量控制;其次,严格把控精品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最后,我们拥有专业的推流团队,并与实力平台进行深入合作,保证作品宣传推广。所以从整体的流程来说,作品能够保证保底,但能否成为爆款仍取决于观众的喜好。

陈宇: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微短剧的收益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过去,投流可能是唯一的盈利方式,但随着观看渠道的多样化,收益方式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微短剧在海外市场也能带来收益;在国内,我们也通过开发自己的App,建立私域流量,进一步拓展推广和变现渠道。

从宏观上来说,精品短剧制作与盈利之间没有悖论。影视产业是观众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微短剧和网大(网络大电影)一样,虽然在初期可能存在一些粗制滥造的情况,但近几年已经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品。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观众在进步,作品也在进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珈玮 王雅洁 实习生 王意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