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质感满满、光影效果突出
如果不凑近看,你一定很难相信
这组惊艳的青铜器系列作品
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出自85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付健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牵头组织的
“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在江苏苏州博物馆正式启动
苏绣还有多少惊喜?
当非遗技艺遇到新科技能有多惊艳?
往下看,一同了解!
14亿针绣138朵玉兰花
巨幅苏绣也太震撼了吧
从明朝开始
苏州就是中国的丝织业中心
丝绸也成为苏州历史文化的
重要物质载体
138朵玉兰花共同绽放是什么场景?
直径不到半毫米的针尖
挑动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丝线
由100余位绣娘共同绣制的
巨幅苏绣
惊艳你的双眼
苏绣起源于苏州
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
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
独特风格
以针作绣,巧夺天工
指尖光影,一丝倾城
会动的苏绣你见过吗?
苏绣作品上花会开蝶会舞
非遗技艺遇上新科技能有多惊艳?
指尖轻抚绣品
便可触发蝴蝶振翅、花瓣舒展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
氛围感瞬间拉满
这项非遗新科技与新型感温材料有关?
这幅创新苏绣融入了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感温交互等技术
堪称全国首创
如今,在非遗传承人
和科技团队的合作下
第二阶段创新正在路上
瞧,江苏在非遗传承中
注入新的生命力↓↓
指尖上的传承
苏绣中的光影变化好神奇
明明是同一幅刺绣作品
正反两面却是不同的图案
栩栩如生,变幻莫测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姚建萍在《非遗里的中国》节目中
揭秘了这一“针尖上的魔法”
姚建萍介绍
刺绣作品两面
图案不同、针法不同、色彩不同
被称为“双面异色绣”
这是苏绣中最神奇精妙的创作手法
双面绣需要两个绣工完美配合
才能制作完成
十分考验默契度
近看有细节,远看呈立体
苏绣作品到底有多震撼?
在《非遗里的中国》节目中
一幅由58个人用时3年绣成的
《西出长安》惊艳众人
这幅作品采用了融针绣的创新技法
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
一针一线地绣了出来
中国队比赛服上的刺绣
针距小于0.2毫米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
西汉刘向的《说苑》记载
早在春秋时期
吴人就在衣服上刺绣
2006年,苏绣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苏绣与花滑
在冬奥赛场上首次相遇
一件苏绣作品
需要经过选稿、配色、上绷、勾稿
然后再绣制
传统苏绣
绣在细密的绫罗绸缎上
绣品平整精美
比赛服的面料有纱眼,弹性较大
对苏绣工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避免运动员的不适感
中国队比赛服上的刺绣针距
小于0.2毫米
精湛的刺绣技法
尽显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巧思
和中国传统工艺的浪漫
透过非遗,我们看到了
古人的智慧传承不息
也看到了今人的创新发展不止
为非遗文化传承者的赤诚匠心点赞!
来源:央视一套
编辑:何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