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这位“新马桥人”,正在让教育更有AI、更有“戏”!

转自:今日闵行 2024-04-20 13:42:06


我的故事


寻常好故事,最是动人心。即日起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马桥镇推出“我的故事”系列报道。在这里,参与闵行建设发展的新老马桥人将以第一视角,娓娓讲述他们的故事。

他们中有城市建设者、科技创业者、教育工作者,也有平安救火英雄、公益民星、文化传播使者……他们很平凡,却又不平凡。他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奉献着,用热情绘制城市温暖画卷,用耕耘创造着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本次故事的讲述人是林唯,她是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区领军人才,她不断探索创新教育课程,让马桥教育发展不断完善,引导马桥学子关注马桥、走进马桥、热爱马桥。

我是老闵行人,马桥在我的记忆里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时常听家里人提起的马桥豆腐干了。没想到,2022年我调来马桥工作,成为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校长。如今,每天往返马桥,看着越来越熟悉的街景,对马桥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浓厚,想着尽自己的力量为马桥做些事情,留下一些记忆。

教学创新以马桥特色为支点

“培养在未来社会幸福生活的人”是我们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学校一直注重创新实践发展,探索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教育模式。

自从来到实验高中,我就想着当代教育应该要关注教育的生态环境,着眼于学生成长多维度发展。要实现这一新模式,最好是能够和马桥当地的地域发展特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聚焦马桥,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我们学校比邻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对人工智能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就这样,经过反复调研,马桥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城市定位,成了我们创新教学的支点。最初,我们仅仅是将人工智能的元素融入校园环境中,在校园里建设了碳广场、碳长廊。慢慢地,我们在校标和校服设计中加入了碳主题的绿色元素,还启动了“掌静脉”,师生录入掌纹和掌静脉信息后,将手掌对准设备扫描区,就能快速进入校园,整个过程不到1秒。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设计了碳主题的创新实验室,开拓碳科学和碳文明的双维度课程,获得上海市绿色校园称号,鼓励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从校园起步。因为,未来智慧校园的发展,一定是更深层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将改变教育课程、教材形态,实现教育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数字化融合与转变,催生数字教育学。
跨学科教育教出新可能

如今我们学校的学生多为新马桥人,对马桥的认知有一些,但不深刻。他们知道马桥有马桥遗址,知道马桥文化是“上海之本”的有力证明,是上海首个以上海地区名来命名的考古文化。但是,他们不知道马桥文化如何得名,不知道马桥文化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在马桥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讲好马桥文化故事,因为讲出来,才能赋予马桥文化生命力。凭借一鼓作气的劲儿,我借助“名师工作室”,和一些学科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件好事,愿意参加成为一分子。跨学科名师基地,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以跨学科了解马桥文化,感受家乡智慧为课程目标,采用浸润式的学习方式,围绕五个场馆(俞塘民众教育纪念馆、马桥文化展示馆、金氏义庄、古藤园、韩湘水博园)开展系列课程,让学生们深入体验马桥当地的特色文化,做好马桥文化传承人。

在具体课程讲解中,我们历史、生物、政治等不同学科的授课老师会设定一个主题,并按照不同的课程内容,分6个课时进行授课。比如在俞塘民众教育馆课堂上,就以“我来参与,建设马桥新农村”为题,设定了任务布置、完成历史大事记、学写人物志、如果我是一校之长、我的未来我来选、我为俞塘代言我来建设马桥6节课,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和从俞塘民众教育纪念馆、网站、图书馆等多方途径搜集的史料。

在了解马桥地区近代名人和俞塘乡村教育等史实的基础上,尝试完成历史大事记,撰写人物志,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和感悟,初步学会从大局观出发,开启对自身生涯规划和校园建设的新思路,积极参与到马桥新农村的建设中来,为俞塘代言。

欣喜的是,在马桥强恕学校试行的一个学期里效果非常好。听完课的学生们,主动前往课堂上提到的马桥文化地标打卡,而且是沉浸式打卡,更注重去探寻文化地标背后的人、事、物内涵。我现在的愿望就是把这堂跨学科名师课堂开到马桥的各个学校,让更多学生听见这堂课背后的深远意义。

解锁家庭教育“幸福密码”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主持人”。2023年起,我有幸成为马桥镇家庭教育工作室主持人,集合了来自马桥镇10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14名老师,每周走进社区,开展公益课堂、家庭教育讲座、亲子视频大赛、家庭教育戏剧工作坊等系列活动,为家长们规划和实施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职业启蒙教育。

比如,我们以手机如何管理为主题,聚焦低年级的小学生,邀请家长们一起来探讨。过程中,采取戏剧的形式,由老师们扮演家庭中爸爸、妈妈、奶奶的角色,演出家庭中最常见的情景——小学生放学刚回到家,就问奶奶要手机,要玩游戏。一旁的妈妈看见后制止了,但奶奶却同时制止了妈妈的行为,拿出手机给学生玩。

这一幕,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有不少家长甚至为了不发生口角,放弃了不妥行为的制止。这时,我们原本坐在台上看剧的学生家长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发表看法,哪个情节不合理,哪里的对话不准确……以此加深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的认识,从而把妥帖的家庭教育方式灌输给他们,提醒他们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

同时,我们还把闵行区实验高中的生涯教育课程——“生涯探索社团营”引进马桥的社区,如国风笃行社、新媒体中心、香植研究社、开发者社区、戏剧社、辩论社、法语社、手工社、MSG舞社等项目,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加入其中,形成以公益实践为核心的家校社企联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鼓励学生将社团兴趣转变为适用于未来生活的一技之长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未来,我还希望探索创新出更多教育课程,让马桥教育发展能够不断完善,继续前行,引导更多马桥学子关注马桥、走进马桥、热爱马桥,真正成为讲好马桥文化的代言人。

供稿:马腾平
编辑:陈怡婷
初审:吴王天呈(实习)
复审:林心怡
终审:茅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