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交汇点评︱让“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变“办成事”的检验窗

转自:交汇点 2024-04-05 12:16:21

从本月开始,无锡市中院开设的“办不成事”反映专窗正式运营。为了将“办不成事”变“办成事”,无锡法院制定了窗口受理工作的详细制度,并明确操作规范和时限要求,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给“办不成”的事情找一个“办成”方法,是一件好事。

在无锡,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不是首次,已经运行的“窗口”在集中受理群众遇到的“没人办”“不能办”事项过程中已经赢得了“口碑”。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安徽等多地设立了此类“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此次无锡市中院开设的“办不成事”反映专窗不仅安排专人值班,在两级法院内形成工作闭环,还将进一步在当事人与法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供“情绪供给”,让“法言法语”在讲清楚案子的同时疏导开败诉老百姓心里的郁结。把“办不成”事情“办成”了,还要再多“办”一点,好事办好还要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因为流程繁琐,有的可能是因为信息不畅,还有的可能是因为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的设立,是政务服务中一项“查缺补漏”的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这一窗口,更直接地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政务服务,解决服务“盲点”。

事实上,“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的设立,更应该成为一个政务服务的“检验窗”,通过群众的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不足,补齐工作短板,让群众舒舒心心“来办事”,高高兴兴“办成事”,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见实效。(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