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文章详情

小肚子越来越大?小心,可能是“下交叉综合征”

转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24-03-13 17:43:27

现在,久坐不动已逐渐变成许多打工族的日常习惯。然而,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许多人在职场奋斗几年后,发现自己的体态出现变化,如骨盆前倾、腰背疼痛、腹部突出等。更令人困扰的是,有时还会觉得仰卧睡觉变得不舒适,反而侧卧更觉轻松;站立时若身体前倾,便会出现腰痛;走路时容易失去平衡;左右鞋底的磨损程度也各不相同……

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因为患上了“下交叉综合征”

什么是“下交叉综合征”?

下交叉综合征(lower crossed syndrome,LCS)是一种由于肌力不平衡所导致的下肢生物力学结构失衡,又被称为骨盆交叉综合征,是指腹侧紧张的股直肌、髂腰肌与背侧紧张的胸腰伸肌前后交叉,薄弱的腹部肌肉和臀大肌、臀中肌前后交叉。

人的理想体态是指从身体侧面来看,如果有一条垂线,我们的耳垂、肩峰、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和踝关节略前一些都在这条线上。而LCS患者会出现骨盆前倾、腰椎过度前凸、腰椎侧移、髋关节过度屈曲、膝关节过伸和腿部侧旋等异常体态。

有的“前凸后翘”可不一定好哦!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下交叉综合征”?

一般久坐(或髂腰肌过度使用),腰、腹、臀、腿缺乏训练姿势不良皆属于高风险族群;此外孕妇、经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和有啤酒肚的人由于重心前移,又无法弯腰走路,往往要靠腰背的力量把身体往后拉,也容易形成这样“前凸后翘”的异常身体姿态。

姿势不良久坐、弯腰驼背、习惯性侧睡、肌肉柔软度不足、运动过度产生代偿等等。

结构异常:长短腿、扁平足、骨盆错位、脊柱侧弯、骨折、手术后等等。

其他 :血循环不良、组织粘连、疤痕等等。

如何改善“下交叉综合征”?

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导致了LCS“前凸后翘”的不良体态,改善LCS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就是:放松+训练——拉伸紧张的竖脊肌和髂腰肌,加强腹肌和臀肌的力量。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体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或久坐。

拉伸放松

1

竖脊肌

跪在垫子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上半身趴在垫子上,双手贴在垫子上尽量向前伸,直到背部有拉伸,保持15-20秒,做3次

2

髂腰肌

弓步蹲在垫子上,后面小腿贴在地面上,上半身保持直立,感受到大腿根部位有拉伸感,保持不动,静态拉伸15-20秒,左右各做2-3次

3

股四头肌

单腿站立,一手扶墙保持平衡,另一手抓住脚踝,尽可能将脚踝拉向臀部,静态拉伸30秒 ,左右各做2-3次,注意弯曲的腿尽量向内侧贴近

4

内收肌

坐在垫上,双膝弯曲,两脚底贴合,腰背挺直,双手放前于前方,上身慢慢前倾至大腿内侧肌肉有拉扯感觉为止,维持30s,做2-3次

力量训练

1

臀桥

仰卧于垫上,弯曲双腿约90°,双脚踩稳地面,保持自然呼吸,臀部发力将身体上抬使肩、髋、膝呈“三点一线”,腰背挺直,保持腹部收紧,肩胛贴紧地面。配合呼吸训练,向上时呼气,向下时吸气。

注意:躯干上抬时以臀部为着力点和上移的中心,而不是中下背部。肩和上背作为同一个支点提供稳固支撑,不要追求将上背抬起,那样很容易损伤肩部和颈椎

2

蚌式开合

右侧躺,右前臂放在垫上。将双膝弯曲在身前。双脚并拢,将下腿放在垫上,同时将上半腿抬到空中,激活左臀。重复十次后,向左侧躺并重复相同的过程。可以在大腿周围使用弹力带以进一步激活臀部。

3

鸟狗式

双手支撑四点跪位于垫子上,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使膝盖直接置于臀部下方,双手直接置于肩膀下方,腹部收紧。左手向前抬起延伸,右腿向上抬起延伸,保持臀部、腿部与地面平行,同时躯干和骨盆保持水平尽量与地面平行,保持5-10s。然后交换另一侧训练。注意训练时尽量使脊柱处于中立位置,避免任何过度的下垂或拱起;建议最好对着镜子练习。

4

驴踢式

初始姿势同“鸟狗式”初始动作,保持膝盖弯曲和脚弯曲,抬起左腿,直到大腿与垫子平行,然后用左脚“跺踏”天花板。以连续的动作将腿放回并朝向天花,重复十次,然后换腿重复。注意训练时避免腰椎过度屈曲,同时减少股四头肌的代偿用力,注意力集中在臀部,控制骨盆保持水平避免左右倾斜。

通过康复锻炼(例如伸展运动和核心训练)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久坐等),可以有效地改善“下交叉综合征”的症状。然而,运动讲方法,锻炼有技巧。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佳运动效果,建议大家在专业医护人员的评估指导下,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本文摘自公众号: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

作者:邢佳艺

审核:张键

点击“阅读原文”

初诊已是晚期?!这个男性健康的“隐匿杀手”如何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