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率先打出降价牌。随后,众多车企纷纷跟进,给即将发布的小米首款汽车带来了更大压力。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经常看到小米汽车的各种谣言”,并坦言做车真的不容易。对于未公布价格的小米SU7而言,在行业降价风潮下,定价变得更加困难。
小米汽车发言人通过官博回应相关传闻:小米汽车买就“送”北京牌照?传闻完全失实。小米汽车定价、交付及销售政策均以官方发布为准,望周知。
由于还没有公布价格,小米SU7被戏称为“还没上桌就已经把桌子掀了”。
目前,小米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消费者心中,小米仍是一家主打高性价比的企业,但小米希望旗下产品实现高端化。
猎云精选:与已经规模化交付的同行相比,短期内,小米汽车的成本大概率依然高于同行。在行业洗牌阶段,小米需要拿出一些诚意。小米汽车迟迟未定价,是因为现在雷军没有“定价权”。等一等,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新兴品牌小米的“后发优势”,有点像看友商出完牌,自己再打。小米要是还想打性价比的牌,需要在价格上进行妥协,做好超5年亏损的准备,也能看出其要在未来洗牌中胜出的决心。
上游新闻:这或许是小米汽车在定价方面的“试水”。到目前为止,对于小米SU7的定价,小米方面更多是在否认网络上流传的价格,而没有给出任何带有肯定意味的暗示。或许这也是一种定价的试水策略,即通过观察市场对不同传言价格的舆论反馈,小米可以不断校正价格,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最终定价。
太平洋汽车:从小米SU7的推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小米在汽车领域尚未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国内的新势力汽车公司,如蔚来、小鹏等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这些公司的损失情况,进一步印证了为何小米会表示已经做好了五年以上的损失准备。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小米夸大其词的说法,意在向外界展示其对于汽车制造的决心和投入。但是,考虑到汽车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和竞争压力,小米这一表态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36氪:对于小米汽车而言,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调低SU7的价格,小米汽车有机会在其天生的巨大流量下,顺势推动SU7迎来高销量;如果继续保持“有点贵”的定价,在参数相同但价格更低的竞品前,或许难以撬动消费者的购买欲。这不再是一个车型定价的问题,而是小米汽车一场坚持自我,还是向市场妥协的两难抉择。
娱乐资本论:声势越大,越显得小米汽车不自信。虽然小米在过去多年中一直致力于冲击高端市场,但目前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远低于苹果、华为等品牌。此外,相较市场上的同级别产品,小米汽车并不具备全面出众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或许只能接受“高性价比”的命运。
太平洋汽车:小米并没有获得太多优势支持,虽然依托强大的生态链资源和技术优势,但现阶段很难再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卖点。定义一个既让消费者感觉有便宜可占,又不影响高端形象可能是雷总当下正在重点思考的问题。
快科技:SU7于第二季度交付,小米汽车争取在全球上市:超30万元,你会买吗?
36Kr:“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决定小米SU7定价的关键还是价格,定价过低,小米高端化初衷将落空。同时,小米也将面临短期较大的亏损。定价过高的话,小鹏G9、高合汽车等教科书式案例摆在眼前。小米高端化战略没有错,错的是小米已经失去了高端化进场最佳时间,在行业淘汰赛阶段进场,意味着雷军将背负更大的技术、资金、营销压力。
蓝鲸财经:举棋不定的小米汽车,非但没有迎来“新手保护期”,反而开局不利。“最卷”一年已成定局,生来高调的小米汽车骑虎难下。一旦选择放低身价,此前为抬高预期所做的诸多动作就会成为日后“打脸”的证据。营销越猛,反噬越强。骑虎难下之际,2024年开年,比亚迪又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处在定价困扰中的小米汽车无疑越陷越深。
汽车点评AC:首款车型需要拔高品牌整体调性。但是,现阶段汽车市场降价力度空前,小米SU7的定价必须谨慎,再谨慎。更令小米汽车不安的是,在新车定价有可能超出大众预期的同时,它还要受到来自友商的特别照顾。其中,表现最活跃的当属吉利。
金角财经:左右权衡之后,小米直接下场造车虽然会直接顶着价格战的炮火,但相比手机业务的海外基本盘动摇,仍然是一次更加理性与现实的选择。
金融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小米汽车的定价成了难题,定低了影响品牌日后的发展,定高了则会导致销量太差。与此同时,外界还传出了小米汽车续航里程打对折、还未上市先裁员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