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想了解西汉文明?让海昏侯墓告诉你 ——专访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

转自:大众新闻 2023-12-25 22:14:54

在西汉时期有位奇男子,他的爷爷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千古一帝汉武帝,他的奶奶是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李夫人。他生长于山东昌邑国,逝于南昌豫章郡,仅当过27天皇帝便遭废黜,一生经历了王、皇帝、故王、列侯四个身份的转变,曲折跌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独一无二。他的墓葬中出土了富可敌国的金玉青铜和重要文物,被网友亲切形容为“金多多、爱读书、养生族”的“宝藏男孩”……

有了这些人物画像关键词,已不难猜出,他便是西汉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自2011年到2016年,经过5年的抢救性科学考古发掘,被历史尘封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烙刻着王侯印记的古城紫金城,以及富丽多金的刘贺墓呈现于世,霎时引起中外考古界轰动。13年后,备受关注的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已于12月15日全面开放,为更好解读刘贺墓考古对研究西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记者专访了江西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再次走进金色海昏。

汉制埋葬的列侯“标本墓”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曾表示,海昏侯墓是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以汉制埋葬的列侯“标本墓”。为什么这么说呢?杨军认为,主要出于以下三点原因。首先,刘贺墓的考古,证实了西汉时期列侯有自己的墓园。其次,海昏侯墓按照汉代 “事死如事生”且厚葬成风的丧葬仪节进行布置,仿照刘贺生前真实生活场景进行墓葬设计。从墓室结构来看,马王堆汉墓采取了楚制,为一椁四棺;椁与棺之间有四个边厢,这样的做法与战国时期楚国完全一样。海昏侯墓采用的是汉制,即椁室由主椁室、回廊形过道、藏椁、甬道和甬道东西两侧的耳室构成。椁室中央为主椁室,分为东室和西室,东室为寝,放置棺柩,西室为堂,相当于书房,周围环绕藏椁。主椁室与藏椁之间辟有回廊形过道,北面藏椁为钱库、粮库、乐器库等,东面是“食官”库,包括酒具库和厨具库,西面为衣笥库、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等。主椁室和墓道之间由甬道相连接。最重要的是,墓道直通墓底,通过底部回廊可以通往墓室中各个部分。

M1平面图

椁室正射影像图(上为北)

主棺

内棺正射影像图(西→东)

乐车库(南→北)

乐器库(东南→西北)

酒具库(西南→东北)

“事死如事生,按照自己生前的宅第来建造阴间的宅第,就是高度居室化宅院化墓葬形制。作为一个标准的汉制列侯墓葬,这就是汉武帝时期向全国推行的葬制。文明的统一性表现很多样,这也是统一的象征。”杨军表示。

出土文物最大亮点是金器和竹简

刘贺墓园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墓主人身份明确、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典型西汉列侯墓葬。自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等各类精美珍贵文物10000余件(套),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躲过盗墓者的侵扰,沉睡两千多年的刘贺主墓惊艳世人。

铜车衡饰

漆器残片

杨军认为,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是发现了金器。刘贺墓共出土金器478件,重达150公斤以上,包括麟趾金、马蹄金、金饼与金板,是截至目前汉代考古出土黄金最多的一次,这也印证了历史文献中对西汉多金王朝的描述,是西汉盛世繁荣的有力佐证。同为汉墓,如刘贺墓般埋藏财富集中且数量庞大的情况极为鲜见。杨军表示,这首先跟刘贺身份有关系,他曾为昌邑王,又当过皇帝,本身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文献记载,刘贺被罢黜后,其财产并未被褫夺,并在来豫章郡时从山东带到南昌。因为两个有继位权的儿子先于刘贺去世,加之海昏侯国除国,因此刘贺生平财富只能被埋进墓葬,同时由于盗贼误判偷盗不成,地质运动使得海昏县沉没水中,恰好水中绝氧的环境保护了文物,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下,成为2000多年后考古发掘的奇迹。

马蹄金

麟趾金

另外,刘贺主墓出土的竹简木牍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5200余枚竹简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论语》、《春秋》及《孝经》等。其中重要发现为,墓中出现在魏晋时期亡佚了1800多年的《齐论语》。杨军表示,目前,江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湖北荆州文保中心合作,正在进行竹简木牍的保护和修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中心正在展开释读工作。

木牍

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印证了西汉大一统儒家思想

“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聚焦在西汉文明的发现和解读上,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文化传承、工艺水平、审美趣味等方面,并不完全在刘贺的个人经历上,现在不少人关注点是有所偏差的。海昏侯墓发掘最有价值的意义,一是发现了西汉是多金的王朝,二是证实了西汉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杨军表示。

类似于英年早逝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留下黄金面具以窥探璀璨的古埃及文明,刘贺短暂的帝王生涯被迫中断后,也为后人留下珍贵的金器、玉器、儒家经典、孔子画像等,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与传承发展。

熊形石嵌饰

相传汉武帝祭天看到纯白麒麟、敦煌金马及泰山黄金三种祥瑞,因而把黄金做成马蹄和麟趾状,颁赐给有功的大臣和诸侯,“金多多”刘贺便继承了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大量金银玉器,麟趾金、马蹄金、饼形金、金板等组合的花式炫富,“金灿灿”的西汉跃然眼前。

刘贺墓主椁室的西室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记录着最早的孔子及弟子的画像和生平事迹,也是今人看到的孔子像最早的官方母本,填补了《汉书》中画有孔子像的《孔子徒人图法》两卷亡佚的遗憾。摆放于“会客厅”的衣镜,是陪伴刘贺的心爱之物。杨军介绍,“可以看出,崇儒是当时的社会风向”。加之儒家经典简牍的大量出土,折射出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思想。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西汉逐渐走向大一统,并由后世一代一代接续培养儒生,中国的精神内核传承延续至今,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直观体现。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

竹简

“汉武盛世的出现不仅在于汉武帝接受秦朝灭亡教训,在国家治理上采用郡县制,更重要的是终于找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与思想的大一统。得益于刘贺特殊的身份,得益于刘贺墓的完整出土,让我们能够看见西汉文明的灿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杨军说。

官方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始于西汉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文物,很多来自西域。马蹄金和麟趾金均采用花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精制,这种带有地中海文明色彩的工艺元素,又经由古丝绸之路凿通并繁盛带来,印刻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痕迹。海昏侯墓中大量的和田玉器,羱羊纹银马珂上出现的大角羊、狼形与熊形玉饰、缠丝玛瑙管珠、玛瑙圆珠、玛瑙管珠、橄榄珠、椭圆玛瑙珠、六棱水晶珠,都是北方草原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影响并互相交融的结果。杨军表示,真正的官方主导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从汉武帝起始,中国官方对西方的兴趣是从汉朝开始的。由于历史上匈奴的强大一度隔断本已存在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一方面要攻打匈奴,一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这种官方行为,只有在统一的盛世之下才能做到。经考证,刘贺四子刘充国墓中的玩具,也是从西域“进口”而来。

银当卢

铜车轴饰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社会发展处何颖向记者介绍,海昏侯国遗址(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由紫金城城址和刘贺墓园在内的西部、南部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及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遗存组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集中展现了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历史风貌、园寝制度和筑城风格,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典型的大遗址。201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昏侯世袭四代,侯国延续至东汉末共168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刘贺墓园考古发掘对研究西汉列侯等级墓葬的埋葬制度、丧葬制度、丧葬观念提供了实物印证,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是汉武盛世以至昭宣中兴历史阶段的重要物证,对于解读阐释西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整个保护展示面积4.6万平米,主体部分2022年7月动工,2023年9月完工。施工过程遵循考古先行、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原则,保证工程的可逆性。展示空间分为墓园规制、考古历程、保护展示、刘贺主墓、外藏椁车马坑五个展示部分,以营造考古发掘的现场感为设计原则,围绕刘贺墓主墓、墓前祭祀建筑遗迹、外藏椁车马坑三大展示核心。半开敞式展览空间通过祭祀建筑基址标识展示、祭祀建筑屋顶艺术装置及祭祀浮雕艺术壁画展示,将现场遗址与艺术呈现有机结合,让观众清晰了解遗址遗存的相关信息,再现汉代墓葬祭祀艺术场景。

(大众新闻客户端 宫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