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最大“城中村”崛起新地标!来看普陀长征“蝶变”故事

转自:上海普陀 2023-12-22 09:40:04

今日,备受瞩目的上海真如环宇城MAX将携300多个品牌、60多家首店正式开业。作为“真如境”综合开发项目版图上最靓丽的一块拼图,这座2023年上海最大体量的巨无霸购物中心的华彩启幕,标志着曾经上海中心城区最大“城中村”、长征镇镇管企业兴隆公司前身的红旗村已然重塑。

然而,时间轴拉回2016年,这里还只是一个以违建密布、环境脏乱出名的城市民生洼地,586亩土地上一度聚集着90家印刷厂、207个冷库和9个大型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超过6万人,也成为真如板块迭代焕新中的“最硬骨头”。短短数年,集商务、商业、住宅、公寓、文化于一体的“一平方公里”复合业态综合体从原址拔地而起,里里外外“脱胎换骨”。

这一切得益于旧改政策的魄力出击,更离不开长征镇每一位不分昼夜奋战一线的干群。背后经历了哪些艰难?洒下了多少辛勤汗水?让我们回望那段旧改时光,赓续不可磨灭的“红旗精神”。

任务紧迫:提前半年的“军令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红旗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于1996年开办了山华水果市场。这个曾经上海最大的专业水果交易市场是红旗村数十年来的支柱产业,却也是红旗村成为人口复杂、违建密布的“城中村”的关键诱因。

垃圾如山、私拉电线如麻、无证照印刷厂连成一片……区委、区政府随即立下“军令状”,把红旗村综合整治任务完成时间提前到了2016年6月30日,比原定计划提早半年,并要求长征镇在3月底前,率先清退村集体的经营性土地所有经营户,完成原村民老宅基地土地动迁。

拆,是为了更好的将来;迁,是为了更好的新生。红旗村的“腾笼换鸟”蝶变之路由此开启。

上下齐心:定要啃下“最硬骨头”

红旗村改造综合整治任务,涉及初级市场的关闭、集体土地的征收、村民宅基地的动迁,是一个综合性的整治工程,任务十分艰巨。

军令已出,使命必达。长征镇统一思想、迅速行动。镇领导带头蹲点现场,成立专项工作组,精心选拔14名来自镇属企业和居委会的青年后备干部,在7位镇职能科室负责人的带领下,组成7个工作小组,形成镇、村、队三级工作网络,制定了具体方案和责任分解表,带领镇、村、队三级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投入到综合整治行动中。

红旗村改造中

关闭市场、清退租赁户是首要难题。红旗村地块涉及许多村、队原先与租赁户共同改造的厂房、出租房等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在处理经营户和租赁户之间的纠纷时,长征镇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镇工作组积极搭建平台,主动承担责任,确保第一时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各小组在每天晚上的碰头协调会上及时汇报情况,商讨制定问题方案,把困难想在前头,解决在萌芽。如遇特殊问题,还会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保证清退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长征镇各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想方设法,遇到问题不推诿,总是第一时间商讨、制定解决方案,各种难点问题都在有序推动中得到快速、有效、妥善解决。

人民至上:“捋袖上阵”攻坚克难

“工作没有捷径,就是依靠基层、依靠群众,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里,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正如红旗村原村民、现兴隆公司总经理归志华分享,红旗村综合整治是一场鏖战,在这场攻坚战中,长征镇把“人民至上”镌刻在行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老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以及青年后备干部的能动作用。

一线中,不仅能看到老同志的活跃身影,还能看到年轻干部的踊跃参与。许多已退休的村书记、老村长也被请出来参与工作。大家“捋袖上阵”,开启“5+2、白+黑、雨+雪”工作模式。在处理一些矛盾尖锐问题时,有的基层党员干部不畏艰难、毫不退却。

村民宅基地动迁,可以说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尽管政策惠民、准备充分,在首批签约中,还是有7户村民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答应。为此,长征镇特意请村、队的老书记、老队长出马,共同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根据每一户的不同情况研究商议有针对性的措施。老同志在村民中有威望,讲话群众信得过。老同志和工作组一次次上门走访,耐心沟通,解释政策,提出解决措施。苦口婆心之下,在签约期内,村民签约率达到了100%,为近年来上海市集体宅基地征收最高签约率。

红旗村改造中

想干事的人总有很多办法。2016年3月31日,长征镇按时按质完成了红旗村“城中村”改造综合整治任务,拆迁腾地为真如地区腾飞按下了重要一键,也创造了旧改“红旗速度”。

崭新宏图:赓续“红旗精神”血脉

旧的红旗村已成为过去,崭新的未来已经开启。从真如环宇城MAX、数字广告产业园、山姆会员商店、真如海心剧院等大手笔,到贯通的立体交通、数不清的高楼林立、华灯璀璨的商圈街景,“真如境”项目的“大刀阔斧”让红旗村地块完美“破茧成蝶”,昔日城市治理“牛皮癣”化身今时城区发展“天际线”。

鸿企中心(最右写字楼)

乘着改革东风,红旗村变身兴隆公司,抓住机遇,参与到“真如境”项目开发中,并回购一栋由公司自己经营的写字楼,取名“鸿企中心”,与“红旗”谐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们搬入新的动迁房,初级市场变成了高级办公楼,大家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白领。虽然充满着留恋与怀念,但红旗人面向未来满怀信心。

银杏广场

令人期待的是,红旗村唯一一棵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被保护了下来,被打造成了银杏广场,别成一景。真如环宇城MAX主动“后退”30米,为其预留充足生长空间。红旗村的旧改实践,加速了城市更新,保障了民生福利,留住了乡愁记忆,开启了崭新宏图。

热血腾腾的“红旗精神”也将在长征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