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睡不醒,长大后睡不着,这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随着年龄的增长,半夜醒来越来越频繁,更惨的是,醒来后就辗转反侧无法再次入睡。
在临床医学上将凌晨 2 点至 4 点醒来,醒后再也睡不着的情况称为早醒。早醒的人大多睡眠时间不足,次日会感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长期早醒还可能出现一些躯体方面不适,如心悸、胸闷、腹泻等。如果平时早醒次数过多或影响到睡眠质量,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典型抑郁症失眠有一个特点,就是早醒。至少比平时早醒一个小时,更多见的是早醒两个小时或以上。甲状腺过度活跃导致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分泌激增,造成失眠焦虑;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患睡眠呼吸暂停症的可能性增加 35%。
烧心的不适让人睡不着,即使没有感觉烧心,食道中的酸也会触发反射,扰乱睡眠。季节性过敏、感冒都可能导致夜间辗转反侧或早醒,其他因素也会使气道狭窄,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
随着年龄增长,分泌的褪黑素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深睡眠和浅睡眠质量均降低,会出现早醒现象。哈佛大学研究者发现,缺乏维生素 D 与睡眠质量差有关,它直接影响大脑中对睡眠起作用的部分。如果睡前长时间浏览社交媒体、看剧、玩游戏,屏幕蓝光会阻止身体生成褪黑素。
睡着后最初的几个小时里,身体会代谢酒精,影响睡眠进入快速眼动期。这会使人在下半夜变得焦躁不安,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早醒。
此外,睡得太早、午睡过长等因素,也是导致早醒的原因。调整入睡时间,建议上床时间别晚于 23 点,睡眠时间应该为躺在床上时间的 90%以上。午睡应控制在 20~30 分钟,超过下午 3 点就不要再午睡了。只定一个闹钟,并在闹钟响后就起床。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 15 分钟左右的身体“开机时间”,使人体及大脑皮层逐步清醒。
客观事物和自我心态都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没有办法改变客观事物,就尽量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进而改变心态。
有些人不顾自身状况,滥用褪黑素、安眠药等,不仅对改善睡眠无益,还可能有其他副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若长期因为早醒问题深受困扰,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编辑 / 孙冲
来源 / 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家门口”要变样!10个街道65个项目,正从“蓝图”中走出
2. 十个街道各具特色,来看黄浦今年基层治理有哪些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