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藏在800年古镇里的一碗面 | 城市季风

转自:今日闵行 2023-12-10 19:59:51

《城市季风》自 201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融文化、生活、时尚、资讯为一体,高品位、全方位、多视角解读具有丰富底蕴的城市文化,讲述发展历程中的城市故事,是反映城市生活形态,颇具特色、格调高雅的闵行新“文化品牌”。《城市季风》是一个关乎水和盐的故事,“裹挟而来的是溶化在水中、弥散在空中的那一勺盐,或杂陈世相,或呼吸古今”。倘若因此唤起你我对那一小勺盐的些微记忆,那已经是这阵季风勉力抵达的最深处。


十年时光荏苒,如今重新出发,行走在闵行的街头巷尾,穿行在时间的缝隙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心态原创编著《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一书,最终将这把打开闵行的钥匙,递交到您的手中。期望读者通过这些文字,对闵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闵行与上海的文明脉络、文化基因,重温上海城市的基因传承、城市精神,期待更多读者通过走进闵行,恋上这座城。


今天,小编将与大家分享这篇选自《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一书的《藏在800年古镇里的一碗面》,一起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味。


藏在800年古镇里的一碗面

“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吧。”——热衷 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连续剧的观众对类似这样的经典台词想来是不陌生的。是啊,热腾腾的面条出锅,盛满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正因如此,面条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

在闵行,无论是大饭店还是小食摊,汇聚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不同品种的面条。而在我的私房菜单里最心仪的,却是藏在800年古镇里的一碗面。

藏在上海东南角800年古镇里的一碗面!有人开玩笑说,要命啊,离开市区 30 公里,天没亮就出门嘞,就为了吃上召稼楼保南街63 号”青桔一碗面”的牛肉面!下午 1 点以后就不卖了!老板回家熬肉汤去了!面条自家配方 DIY !吃过都说“老过瘾噢”

上海的面馆不计其数,但为了吃一碗面,一早起来,赶上几十公里的路,就为到召稼楼吃一碗面,更何况,吃不吃得上还是个未知数,到底是什么样的面馆,那么牛。

早上10点来到召稼楼报恩桥下的青桔一碗面,店里店外已经坐得潽潽满,一问,有从嘉定特地赶来吃面的老夫妇,还有在附近外企工作的老外。老外说特爱吃这里的牛骨面,有一股很浓郁的奶香味,就连大名鼎鼎的美食家沈宏非也曾推荐过这家店。

这里只卖四种面,牛肉面、牛筋面、牛骨面、双浇面。老板娘极力推荐招牌牛骨面,一口下去汤非常浓郁鲜美,并没有很浓的酱油味,牛肉和牛筋已经炖得相当酥烂,怪不得邻桌的老奶奶牙齿都掉光了,还吃得那么津津有味。牛骨是带骨牛小排,老板娘相当骄傲地介绍:“我们用的是澳大利亚牛肉。”店里也有个特殊的规矩,一个人至少点一碗面,拒绝两人及以上合吃一碗面!

生意那么火爆,为何只做到中午呢?老板说,熬制这个牛肉汤底大概要 8 个多小时,青桔一碗面的厨房间太小了,老板每天中午一收摊,马上要赶回家准备明天的食材,如果做个夜市的话,原材料供不上,口味也难以保证啦。

老板也透露说,熬制8个小时的汤头是必要条件,此外,他还会在牛肉汤里加上一些青橘,这会让醇厚的牛肉汤头变得很清口。也推荐食客们吃面的时候点上一杯青橘茶,非常滋润解渴。这里的面条也很有讲究,是用低筋粉和高筋粉配比以后,再加入碱水手工拉出来的。中午12点钟,老板对店里的食客们宣布 :“只剩最30碗咯。”下午1点左右每天限量的300碗面就全部卖光了,想吃上青桔牛肉面的朋友一定不要睡懒觉哦。

青桔一碗面的口号是“誓做召稼楼最好的面”,红白窗棂下贴着的宣传画,还配了小诗:“只因有你/我把那种属于你的幸福雕刻在了/青桔一碗面里。”
作者:查珺燕

图文:《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

编辑:岳顺顺(实习) 高淑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