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干燥, 容易发生便秘, 如果你为此所困, 不妨看看以下常见原因吧~ 1、气候比较干燥,经常使用电热毯、空调,往往会导致水分的丢失。 2、冬天喝水会比夏天少,蔬菜和水果的种类也比较少,有些患者会减少这类食物的进食量,造成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过少。 3、冬天天冷,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受限制,运动少了,肠道的蠕动也会相对减慢,这一点也会导致便秘。 4、由于天气冷,大家都喜欢吃一些偏热性的食物,比如火锅、辣椒、羊肉、桂圆等等,这些食物服用以后,往往会导致粪便变干、变硬加重便秘。 5、冬天是呼吸道感染多发季节,患者会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肠道的粪便没有正常发酵,导致大便更加干、更加硬。 清晨喝水很重要,起床后喝杯水,不但可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可以刺激肠道。如没有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多食用含有粗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韭菜、萝卜、苹果等,粗纤维能有效刺激肠壁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里的停留时间。 血脂不高的患者,可适当吃点黑芝麻、甜杏仁等油性食物,也可食用蜂蜜润肠通便。平时可以多喝酸奶,酸奶里面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有助于排便。 适度运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缓解便秘,有助于肠道气体排出,改善腹胀。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提肛运动、步行、慢跑、太极、八段锦等,有助于促进排便。 腹部按摩:右手放在左手上,沿肚脐以顺时针方向揉按,每天2—3次,餐后1小时实施,每次5—10分钟。 提肛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2秒,呼气时放松1秒,来回15—20 次 。 养成每天早上定时大便的好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不能看书看手机。 有便意时立即去上厕所,不要憋着。如果长期憋大便,忽略便意,可能以后便便该来时就再也不来了…… 蹲厕所比坐便更有助于排便,如果是坐便,可以在脚下垫个小板凳,更有利于排便。 保持充足睡眠,心情愉悦。人在大笑的时候,肚皮会发生轻微的震动,别小看这些轻微的震动,它可是有利于防止1至2天内的便秘。而且还对肠胃有着一定的按摩作用,不但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而且还能够缓解压力和紧张的感觉。 关于慢性便秘,首先提倡先进行生活习惯及饮食调节;如果便秘严重,也不要病急乱投医,比如自行去药房买一些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等,长期使用会造成结肠黑变病,使肠道神经损伤,反而加重便秘。 建议慢性便秘的朋友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开一些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等,更加安全有效。 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建平提醒,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发生便秘,而老年人因为肌肉松弛、肠道蠕动变慢,更是便秘的高发人群。与此同时,老年人也是冠心病、心衰等心脏疾病的高发人群。 这些本身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如果发生便秘,在大便时屏气用力,会在瞬间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肌梗死、急性心脏衰竭等。有些老年人有高血压,突然用力会让血压飙升,也会引发心脑血管的意外。 入冬之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保持大便通畅。如果老人已经发生了便秘,千万不要在大便时用蛮力,最好还是向消化科医生求助,根据便秘的具体原因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帮助缓解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