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结石的形成与人们的饮食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管理护理专业组组长单娟、组员陆丽娜,提出胆囊结石的患者膳食摄入推荐“4+1”方案。 所谓“4+1”膳食方案,就是指每天的饮食中必须有“粮及豆类”、“蔬菜水果”、“牛奶及奶制品”、“肉鱼蛋”这四类保护性食物作为支柱。其中蔬菜水果摄入量为300~400g/天,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100~200g/天,肉、鱼、蛋摄入量为100~200g/天。同时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食物结构,增加水产、禽类、牛肉、羊肉的摄入。每日油和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0~15克,盐摄入6克左右为好,不超过10克。 黑木耳:可以促进消化系统中各种腺体分泌,润滑肝内外胆管,促进胆石排出。初发结石病患者,每天坚持吃1~2次黑木耳,有助于缓解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在肝脏中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茭白 :能清热利胆,故胆囊炎病人宜吃,尤其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症合并黄疸者。可用适量新鲜茭白,用水煎食,每日1~3次,也可用素油炒食。 冬瓜 :可烧食或煨汤,也可用新鲜冬瓜皮100~150g加水浓煎,每次一碗,每日饮3~4次,有清热、利水、利胆、消胀作用。 玉米 :对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等有辅助食疗作用,故慢性胆囊炎疾病患者宜经常食用。另外玉米须也有利胆作用,可用30~50g玉米须煎水代茶饮用。 山楂 :味甘酸,有消食积、散淤血的作用。近代研究认为山楂有降低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患有胆囊疾病者适宜食用。 很多人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很紧张:到底要不要治疗?治疗后怎么预防再感染?今天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的护士程玲来和大家聊聊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些事儿。 幽门螺旋杆菌不仅能导致很多胃部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还能诱发胃癌。经常有人会疑惑地问医生:“我怎么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我的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染上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 主要的传播途径见于以下方式:
食用不洁净的食物或饮用不洁净的水; 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体液、呕吐物或粪便排泄物,不洗手进食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 与感染者共餐,使用感染者用过的不洁饮食器具; 幼儿园和学校内儿童、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 直接口对口喂食或密切接触。
推荐餐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餐后服用相应的抗生素。 ( 服药小贴士: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需要严格遵守医生嘱咐的服药疗程,切忌自行停药。)
患者在服药治疗结束后的4-8周需到医院进行复查,首选尿素呼气实验检测判断。
图文 |同济医院营养管理护理专业组
程玲、单娟
编辑 |陈轩、沈珏
校审 |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