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加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支持力度,我省前不久也推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等40条促消费实招硬招。尤其自“2023山东新能源汽车百场下乡活动”在淄博市淄川区启动后,向“新”而行的汽车下乡如火如荼。
新能源汽车在乡镇市场接受度如何?又如何更快驶入乡下百姓家?记者近日就此进行调查采访。
跑起来更省钱,逐渐被认可
生活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驻佛村的李文强是个“80后”,他从小就有个汽车梦,尤其对于轰隆隆的大马力燃油车更是钟爱。所以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李文强陆续购入两台大尺寸燃油版SUV。而过去一年里,看着路上的“绿牌车”多了起来,并不缺车开的李文强,又喜提一辆新车。
“我平时用车多,所以思前想后还是咬牙买了辆比亚迪新能源。”李文强给记者算了笔账,除了现在享受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不说,自己每个月平均要跑2000多公里,开“油老虎”时,仅是加油支出就要1600多块钱,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每月使用费用不过才200多块钱,如果精打细算,每次都在电价波谷充电,还能再省不少钱。
在临淄区一充电站,记者碰到了跑长途运输的张永春。张永春家住潍坊市寒亭区安固四村,55岁的他已有37年驾龄,开车送了半辈子货,如今也是赶潮流刚换了辆新能源货车。虽然十多万的车价着实让老张感觉“肉疼”,但交谈间其嘴角的笑意难以掩饰。
“为啥换车?油价这么高,咱这干辛苦活的利润就越来越薄,但是电车百公里费用不过才2毛钱。像我这趟,从潍城到齐河248公里,电车比燃油车能省100多块钱。”张永春笑着告诉记者,“中午吃饭的工夫,还能充会儿电,啥都不耽误。”
新能源汽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乡镇消费者认可。“仅齐陵供电片区,今年就安装家用充电桩121个,其中70个安装在了农村。”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临淄供电中心业扩专责张述杰说。
满足农用需求型款式受青睐
在4S店集中的淄博市山泉路,到店看车买车的人络绎不绝。从昌国路路口,沿山泉路一路向南,不过5公里的路两边就有汽车零售4S店60多家,其中纯新能源汽车零售4S店有16家。
趁着空闲与妻子直奔哪吒汽车展销店的李胜认为:“最近几年国产新能源车无论在设计还是车辆配置方面,都在不断提升,时尚有面子,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
跟“95后”李胜相比,家住淄博经开区沣水镇的“70后”吕国良则更加重视车的性价比。“大几万块钱,可得把钱花在刀刃上。买车不带斗,平时用不上,等于没买。”吕国良直言。
在农村,与吕国良想法类似的不在少数。他们更关注一车多用,如兼顾代步和农用、拉货等特殊需求。在“2023山东新能源汽车百场下乡活动”中,在淄博市淄川区生产下线的雷达RD6就颇受农村消费者欢迎,其正是保留了皮卡车型能装能拉、皮实耐用特性的同时,还采用了乘用化的设计理念。
“我们从今年4月正式营业以来,到店咨询人数和实际销售量都在逐月上升,尤其是农村客户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实际成交比例已经超过五分之一。”哪吒汽车淄博久盛用户中心销售总监董宁说。
充电设施建设保障要跟上
白天开新能源汽车去城区上班,下班后到社区的公共充电站充电。今年8月底,位于淄博市张店区山铝苹果园社区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行。
“过去家里没装充电桩,附近的公共充电桩又少,充电全凭运气,特别不方便,现在总算熬过来了。”正在充电站充电的车主张玉钢对记者说。
山铝苹果园社区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地处淄博南部城乡接合处,是目前淄博市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该充电站可同时服务54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覆盖周边14个行政村,有效缓解了周边乡镇、社区、物流园区等新能源车充电不便的状况。”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张店供电中心南定供电所所长李作涛说。
面对广阔的农村市场,自2020年7月起,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连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销量实现大幅增长。然而,也还存在不少堵点,首当其冲的便是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不少老百姓聊起新能源汽车,提到最多的还是充电和续航焦虑。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城区分布较为广泛,但在城市郊区或县城、乡村区域较少。近日,在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
“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是关键。”淄博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宋增祥介绍说,今年下半年,淄博供电公司在城乡结合部、经济基础较强乡镇建设了9座大型充电站,进一步完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并计划于2024年实现“县县有站、镇镇有桩”,“十四五”末建成城区“1公里充电圈”、乡镇“5公里充电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佳声 刘磊 通讯员 崔磊 江大涛 徐晨 张力峰 报道)
责任编辑: 傅欣迎 签审: 王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