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周末休息日,在禹城市德百广场商圈,只见闪耀着七彩灯光下的梦幻城堡前传来阵阵欢笑童声,“彩虹滑道”“网红蹦蹦云”“海盗船”等游乐项目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排队体验。

眼前这个4000平方米的超大型户外儿童亲子乐园于10月14日正式开业,当天便吸引上万名市民前来游玩体验,这也是德百商圈延伸消费体验链条引入的休闲娱乐项目,也为该区域室外“夜经济”增添了可玩度,拓展了体验感。“随着儿童亲子乐园的投入运营,德百商圈将覆盖老中青幼全年龄段的‘夜经济’受众群体,更适合全家总动员出行消费。”禹城市德百广场总经理程坤说。
政府搭台 让“流量”变“留量”
然而,如何能持续“夜间经济”的这股热度,是摆在刚开业不久的商业综合体项目的一道“考题”。
而想要完美地交出“夜经济”答卷,仅凭企业方单枪作战略显捉襟见肘,作为属地政府,禹城市中街道周密部署、提早谋划,第一时间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带头的“夜经济”工作专班,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挖潜各类资源,策划招募后备厢集市、跳蚤市场等经营业态,打造夏季“黄河大集”。通过辖区各社区、管区的集中宣传发动,短时间内便招募到上百名个体和民间手造艺人。
灵活就业 带动创业增收
位于禹城市区几何中心位置的新时代广场是该市首个落成的商业综合体项目,眼下,该商场迎来了开业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十年磨一剑”,新时代广场无论是经营还是周边配套均趋于成熟和完善,因而在发力“夜经济”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我们和这些流动摊贩是相互受益的,流动摊贩借助我们的平台优势保证了客流人气,而商场也因摊贩引流夜间消费人群,继而延长了商场的夜间营业时间。”禹城市新时代广场副总经理赵长华表示,夏季期间,18:00至22:00仅4个小时营业时间,其销售比重最高可占到当日营业总额的40%以上。
90后青年张娜是当下的“斜杠青年”,平时擅长制作手工饰品,白天化身穿梭在城市主干道的网约车司机,到了晚上“摇身一变”成为“流动摊贩”,在新时代广场前摆摊售卖手工饰品,据张娜透露,遇到周末及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一晚上就能卖出三四千,在没有摊位费等其他支出情况下,收入很是可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禹城的德百和新时代两大商圈已吸引超过上千名自由职业者加入到夜市流动摊贩“大军”,在活跃繁荣城市“夜经济”的同时,也成为灵活就业的代表。
多措并举 越夜越精彩
据德百广场副总经理杨传文介绍,自进入5月份以来,几乎每晚都会上演种类丰富、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比如篝火晚会、3V3篮球赛、“王者荣耀”争霸赛等,努力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沉浸式”“体验式”购物乐趣。“刚刚过去的暑期档是‘夜经济’的黄金期,7—9月份,举办百余场活动,日均客流量保持在3万人以上。”杨传文说。
通常,城市室外“夜经济”的热度将会随着天气转寒渐渐降下来,如何改变现状,有效应对季节挑战?“这两个商业综合体室内一楼均有面积宽敞的中庭,在转战室内‘夜经济’上具备硬件基础,进入秋冬季后,我们会协助商场将流动摊贩、后备厢集市挪移到商场内部大厅举办,高标准打造冬季‘黄河大集’;另外,会与当地的高校建立联系,引入时下年轻人追捧的‘随即舞蹈’快闪表演,持续为禹城‘夜经济’注入时尚活力元素。”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主任杜深洋说。
夜市小吃街烟火升腾,汽车尾厢集市熙熙攘攘,灯光中的商业综合体流光溢彩……暮色渐浓,一个充满潮流活力和时尚风情的“夜禹城”愈发迷人。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于保升 徐成健 记者 贺莹莹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